在清澈的河水中,繁茂的沉水植物隨波搖曳,宛如一片“水下森林”,小魚小蝦穿梭其間來回覓食……“以前河水發黃,河面上都是雜草和垃圾,現在水變得越來越干凈了,生活在這里的感覺也越來越好?!苯?,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花園浜附近的居民馬雪麗望著這條從小看到大的小河很是感慨。
(相關資料圖)
花園浜的華麗轉身只是碧水嘉興5年行動方案的成果之一。該行動方案以提升水體透明度、建設水下森林為抓手,系統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等。而嘉興市提出的建設水下森林,采用的就是水體生物治理技術。
依靠植物或微生物凈化水體
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鄭向勇教授介紹,水體生物治理技術通常是指在江、河、湖、庫、海灣等水體治理過程中,采用特定的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動物等生物物種,與其他工程措施相結合,實現凈化水體、修復水生態的水體治理技術。
常用的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包含水生植物凈化技術、微生物技術等。水生植物凈化技術是通過種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氮、磷等營養元素的生長特征,達到水質凈化效果。
微生物技術主要通過向受污染水體中投加微生物菌劑,調控水體中微生物菌群組成和數量,優化群落結構,從而提高水體中有自凈能力的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常見的微生物菌劑包括以光合細菌、乳酸桿菌、硝化細菌等為主的微生物群體。這些微生物能分解水體中來自外界污染排入、底泥釋放、水中生長的藻類等有機物,用于自身生長繁殖,進而減少藻類滋生,提高水質。
“水體生物治理技術通常與曝氣增氧、生態浮床、人工濕地、造流等工程措施結合使用,在水體中構建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生態系統,通過各物種和工程措施的協同作用,實現對水體的治理?!编嵪蛴抡f。
“區別于傳統水體治理的物理、化學方法,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具有長效治理、生態友好、綜合效益突出等優點?!北本┱秃慊鶠I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和生態)生態環境技術總監曹喆說,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充分遵循生態規律,發揮自然生物作用機制,對周圍的生態環境不會產生較大干擾,總體操作簡單、費用相對較低、景觀效果好、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水生植物凈化技術和微生物技術常常聯合運用,在目前河道水生態修復治理案例中應用最為廣泛,與之相關聯的微生物菌劑制備與投放、水生植物的培育和養護等配套技術,均有成熟的產業鏈。
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已有大量市場化應用
鄭向勇介紹,在我國,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已有大量的市場化應用。比如嘉興市實施的“九水連心”項目,治理工程金額達14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工程采用了水體生物治理技術。
“實施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體及周邊的生態和經濟效益?!辈軉凑f。
比如在“九水連心”項目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范圍的“碧水行動”項目中,正和生態采用了水生植物凈化技術和微生物技術聯合運用方式,構建河道水下森林系統。在調研場地水域生態本底狀況基礎上,因地制宜采取地形改造、人工補植等措施,在水深0—0.5米的區域種植挺水植物,水深0.5—2米的區域種植沉水植物,修復形成23萬平方米生態結構穩定、景觀類型豐富的本地水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根系發達、植株高大,可有效阻截外源污染、提升濱水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能力,并為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條件;沉水植物植株生長可有效增加對水體營養鹽吸收能力,減少底泥擾動帶來的污染物釋放,并通過光合增氧能力改善水體厭氧、缺氧環境條件;對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組成及結構進行優化,強化水生態食物網,促進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恢復,豐富生物多樣性。
通過水體生物治理技術的運用實施,在嘉興實施“碧水行動”項目的河道,水體中氨氮、總磷等含量明顯降低,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各河道將逐步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并有效提升水體透明度達0.8米以上。
“云南大理洱海湖濱帶生態修復項目同樣是水體生物治理技術的優秀落地案例?!辈軉凑f,正和生態逐一測算200多條入湖溝渠、18條主要河道的水量和污染負荷,利用水生植物排布形成凈化濕地模塊等。采用生物治理技術打造的示范區域生態廊道,不僅讓洱?!邦佒怠痹偬嵘?,還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經濟—社會復合型人湖共生系統。
“在洱海治理過程中,上海交通大學等采用了當地的沉水植物海菜花用于修復水體,海菜花可以食用,網購海菜花一斤價格在十幾元左右。該項技術既實現了水質凈化,又能給當地居民帶來收益,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编嵪蛴抡f。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鞏固勝利果實
鄭向勇認為,推廣水體生物治理技術的意義在于能夠采用低碳、環保、生態的方法實現對水體的治理?!暗竺娣e推廣該技術的難點在于,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質等自然環境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當地的水生生物,進行組合搭配,以合理的模式進行應用,同時需要有合理的運行維護及資源化利用方案,以確保能實現長效運行。”鄭向勇說。
水體生物治理技術應用范圍廣,但在實際應用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水生植物的選擇上應選擇本土凈化植物,加強鄉土水生動植物的保護,嚴格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在水生植物種植過程中,防止魚類對幼苗期沉水植物存活的影響仍是重要的研究課題,需合理調控魚類種群結構、及時清除大規格魚類以保證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復和穩定。
“水體生物治理技術在建設初期和實施后,需要一定的維護措施,尤其是對水生植物,必須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價值?!辈軉凑f,目前很多水體治理項目,重施工卻輕運維,前期效果好,但缺乏后期維護,水質容易出現再惡化的現象。因此,建立一套良好的水生態系統運維管理機制十分重要。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