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滾動:“黨建+”引領,全國首個游戲化線上科普展覽正式上線!

發布時間:2023-03-10 09:50:4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一款名為《星火之旅》的原創科普線上展正式上線。這是由普陀區企業波克城市與上海天文館聯合推出國內首個游戲化線上科普展覽——用沉浸式互動游戲的形式呈現線上展覽。上線三天注冊用戶已達萬人。

“游戲+”:打造科普宣教新范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8年,游戲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作為科技和文化融合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游戲成為文化輸出的排頭兵。《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和《上海市科普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鼓勵社會機構面向家庭或親子科普需求,提供適合家庭科學教育的課程課件、益智玩具、科普游戲等產品。”

《星火之旅》采用游戲化的展陳表達、任務化的觀展模式、卡通化的形象設計和地圖化的場景設置,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30年的歷史進程;游戲展覽中為用戶準備了14個卡通形象、5個游戲場景、9種不同的游戲交互體驗。玩家可通過見習航天員的身份完成學習和訓練任務,親歷“921”立項、神舟飛天、空間出艙、建設天宮等歷史時刻,再次見證載人航天30年發展歷程。

在這款游戲化展覽中,游戲賦能科普宣教的意味十足。“在本次線上展覽中,我們按照游戲的故事軸設置了腳本,讓玩家在游戲場景的交互中掌握相關科普知識。”策展人之一大菲來自波克城市的AIG藝術工作室,他告訴記者,在找尋文物的過程中,玩家將“穿越”到航天史上的不同年代,以游戲通關的形式獲取“遺失文物”,完成“藏品收集”,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向公眾普及航天知識、傳遞中國載人航天精神。

“比起單純瀏覽文字、圖片展覽了解航天史、學習航空航天科普知識,這種游戲的形式不僅讓我更容易接受,同時通過互動的形式也加深了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一位游戲玩家舉例介紹說:“在火箭垂直總裝的游戲環節,一定要按照正確的組裝順序才能成功通關,反復操作幾次下來,我自然而然就認識并理解了火箭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發射流程。通過親手玩游戲的形式,這個科普知識點我記住了,也真正掌握了。”

“我們團隊聚焦于‘游戲+科普’,希望用交互化、趣味化的方式普及科普知識,盡可能降低知識的獲取門檻,讓更多的人對航天產生興趣。” 《星火之旅》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張學冠向記者介紹了項目的開發初衷。他所帶領的團隊同步正在開發航天科普手游《我是航天員》,這一項目希望用模擬經營的玩法讓玩家體驗和了解航天基地和空間站的運作知識。

“黨建+”:整合業務拓展新引擎

《星火之旅》不僅是全國首個游戲化線上科普展覽。其由來也頗具意義——起源于上海天文館的首次黨建結對簽約。

2021年11月24日,上海科技館天文展教黨支部與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簽署黨建共建協議。在協議中,雙方約定,將完成“四個一”結對共建任務。“其中一個‘一’就是共同開展一次業務合作。”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劉忠生介紹說,在黨建引領下,企業與上海天文館就線上科普項目展開了深度合作。

波克城市的“游戲+”企業發展戰略和科技場館 “科普+”科技工作思路不謀而合,實現了完美的融合與拓展。“新時期的博物館不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物理空間,而是更追求多元、多維、多形,提倡‘無界博物館’,尤其要探索各種更時尚、更有趣、更便捷的科普形式。”《星火之旅》策展人、上海天文館展教中心網絡科普部部長施韡介紹說,“本展覽由上海天文館提供航天科普領域的內容策劃和指導,波克城市負責展覽策劃、游戲設計,可謂相得益彰。歷經半年的打磨,游戲成功上線。”

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立項30周年,也是中國空間站基本建成之年,亟需加大相關科普宣傳的力度,吸引更多人理解、關注航天事業。同時暢想未來30年后,現在的青少年剛好將成長為中堅力量,希望通過這種線上展的形式,將中國航天事業的星火代代相傳。

據介紹,本次游戲化線上展覽將與中國航天發展新進程實時同步、不斷更新。下一步還將融入更多社交玩法,打造線上線下互動、數字衍生品等新模式,保持公眾持續活躍度,將線上展覽轉化為“可持續產品”。

作者:張曉鳴 丁婉星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顧一瓊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