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狂吃不長,有的人卻喝水就胖,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今天,平安健康就來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該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胖這件事,刻在基因里
首先,平安健康給各位易胖星人說點實在話:易胖體質這件事,很大原因是由于自身基因不給力。到目前為止,已知跟肥胖相關的基因超過 400 個,這些基因會通過影響飽腹感、食欲、代謝、體脂分布讓人更容易發胖。
不過,肥胖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基因也只能背一部分鍋。
腸道菌群,增胖另一大幫兇
腸道菌群是居住在腸道中各種微生物,微生物群的建立甚至在我們出生之前就開始了。
平安健康了解到,有科學發現:腸道具備著非常龐雜且完整的神經系統網絡,在腸道菌群的刺激下,能夠持續地向大腦發送神經信號,干涉人的情緒和行為。
所以,你的想法,可能就是腸道菌群的「想法」,你的食欲,也可能是腸道菌群的「食欲」。值得慶幸的是:腸道菌群會隨著體重減少而減少。
但肥胖者一般擁有著巨量的腸道菌群份子,減肥的過程,也就是消滅它們的過程很艱難。
比如遇到考試或者緊急工作,很多人會沒胃口;產生恐懼的時候會胃痙攣或腹瀉;開心的時候胃口會突然變好。
怎么判斷是不是“易胖體質”?
如果以下3點中,你至少符合2點,就說明你很有可能是易胖體質:
1、從小到大一直都胖。
2、父母一方或雙方、兄弟姐妹也胖。
3、吃的比以前少得多,運動量也跟上了,可瘦得并不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易胖體質并不代表著完全是先天因素在搗鬼,畢竟代代相傳的,除了基因還有家族飲食習慣,比如:吃肉多、油量大。
真的有人狂吃不胖?
英國的一檔紀錄片,曾認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調查人員對那些自以為吃不胖的人采取特殊手段,要求他們在4周的時間里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并禁止進行任何運動,最終通過數據來驗證他們到底會不會吃胖。
最后經過4周的試驗,結果顯示:所有實驗者的體重都有明顯增長,但是他們體重變化幅度很大,長胖的部位也有所不同。
得出結論:不管自以為任何體質,不忌嘴地胡吃海塞,一樣會走上“發福”的不歸路。只不過程度各有不同。有些人胖的少,有些人增肌肉,這跟前面我們提到的一些基因、遺傳因素有關。
最后,平安健康想說,狂吃不胖不一定是件好事,很有可能是各種病因導致的結果,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精神因素等,如果你或者你身邊有狂吃不胖的人,可以提醒他們多注意身體健康,必要時可以做個全身體檢。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