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歷書》曰:“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這是萬物繁茂、走向興盛的標志。立夏后,氣溫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正值自然界陽氣漸強,陰氣漸弱之際。
江蘇省中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中醫師李婕介紹,此時人體,陽氣外發,陰氣在內,氣血運行也逐漸旺盛。為適應夏季炎熱的氣候,人體腠理開泄,陽氣外散。李婕表示,“心”與“夏”相應,夏季心陽最旺,“心在液為汗”,汗出過多,易耗傷心氣,所以立夏節氣應以養心、養陽為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晚睡早起,勤睡午覺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立夏以后人們要順應氣候變化,每天晚上睡覺時間可比春季稍晚些(不應超過晚上11點),以順應陰氣的不足;早上應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
正午氣候炎熱,人體血管擴張,大量血液集中于體表,加午飯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使人疲倦不振。午睡可以調陰陽、養心神,從而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午睡的時間一般以半小時到 1 小時以內為宜。如果不能午睡,也可以閉目養神的方式代替。
無厭于日,適當運動
不要“厭惡”陽光,要順應自然界陽氣升發的規律,立夏之后適度運動,微微出汗,有助袪濕及促進氣血運行。汗為心之液,運動過度、出汗過多卻容易傷“心”,故建議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快走、慢跑、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后要適當飲水及補充電解質,避免“氣隨津脫”,導致津液和陽氣受損。
清暑降火,健脾祛濕
立夏過后,天氣逐漸炎熱,心火容易旺盛,出現口瘡、痤瘡、心煩、便秘等癥狀,適當進食苦味食物,可以清熱瀉火。心火旺盛容易抑制肺氣,生姜、紫蘇、香菜、洋蔥等辛味食物可以使肺氣宣發,同時也可溫脾胃、散寒濕,彌補夏季脾胃陽氣偏虛的特點,有助于預防夏季常見的寒濕腹瀉、食欲不振等情況。對于南方多雨潮濕的地區,還可以選用薏苡仁、綠豆、赤小豆等食物,有助于清熱祛濕。
戒怒戒躁,調息凈心
心主神明,“暑易傷心”,高溫天氣易使人“心躁”。因此,立夏之后要重視情志養生,做到“戒怒戒躁”,保持情緒平和,心情舒暢,切忌大喜大悲,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天熱易汗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心液減少,血行不暢而易瘀阻,血液黏稠,容易引發心血管事件。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李婕 麻云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