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福見|今日驚蟄,養生攻略了解一下!

發布時間:2022-03-05 19:26:48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今日·驚蟄

驚蟄到,春雷響,萬物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p>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視之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宋)陸游《春晴泛舟》節選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明)孫承宗《幕客云日為驚蟄節然有作》節選

驚蟄節氣有三種物候現象:

一候桃始華,

二候倉庚鳴,

三候鷹化為鳩。

驚蟄節氣陽氣欲出,自然界卻春寒料峭,陰陽變化比較明顯,人體正氣易受損傷。今天送上驚蟄調養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夜臥早行,以便生志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意指春季萬物復蘇,我們可適當晚睡(不超過晚上11點)早起(不早于早上6點),在室外緩緩散步,可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睡前可稍微活動身體,并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有利于身體的舒展和放松,推動血氣運行,安神寧心,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順肝之性,助益脾氣

驚蟄節氣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中醫認為“酸入肝”,而肝氣過旺易傷脾,故要少食酸,適當多吃些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從而令五臟和平,如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等。此節氣天氣雖有所轉暖,但余寒未清,飲食上也可多食性溫之物,如韭菜、洋蔥、香菜等,不僅可以祛風散寒,還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

乍暖乍寒,衣物增減

天氣雖有回暖,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警惕出現“倒春寒”現象。驚蟄時切不可急于換上春裝,尤其是老年人,應根據天氣冷暖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暢達情志,適當鍛煉

此時節人體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容易發生肝火偏盛。要重視情志養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情緒,學會通過發泄和轉移的方法使肝氣條達、氣血通暢,切忌妄動肝火??蛇M行散步、養花、聽音樂、放風箏、太極拳、八段錦等活動調暢氣機,強身健體。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人體正氣強盛,邪氣才不易侵入機體,從而預防疾病發生。因此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驚蟄時節需注意防范以下疾?。?/p>

1、牙痛、頭痛、肋間神經痛:驚蟄天氣干燥多風, 風性好動,因此易致各種神經痛。需注意少吃動風上火之品,多吃青菜、水果。

2、痄腮:痄腮又叫病毒性腮腺炎,其易并發睪丸炎。

3、帶狀皰疹:春天易傳染病毒性皰疹。

4、流感:小兒患流感易并發肺炎,若出現高熱、呼吸急促等癥狀,要立即就醫。

5、風痹:早春多風,天氣乍暖還寒,受風后易發生游走性關節肌肉酸痛,可先后發生在肩、腰、頸等關節。

推薦膳食

1

芡實蓮子粥

材料:蓮子50g,芡實15g,大米300g。

做法:把蓮子、芡實、大米洗凈,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熬制,待開鍋后改用小火熬制。注意煮粥時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過稠。

功效:健脾和胃,養心安神。

2

龍井蝦仁

材料:活大河蝦300g ,龍井新茶1.5g ,雞蛋清1個,黃酒15g,精鹽3g,味精3g,濕淀粉35g,生油 70g 。

做法:?將蝦洗凈,瀝干水分,放入碗中加精鹽、味精和雞蛋清,用筷子攪拌至有黏性時,放入淀粉拌勻上漿。另取茶杯一只,放進龍井茶葉,用開水泡開,不必加蓋,3分鐘后,將泡后的茶葉和茶汁留著待用。起油鍋,油溫5成熱下蝦仁滑油,盛起待用。鍋里留底油下姜蔥爆香,將姜蔥取出,下蝦仁快速煸炒,加入茶葉及茶汁炒勻即可。

功效:?軟化血管,補鈣抗氧化。

3

桑椹桂圓飲

材料:?鮮桑椹60g,桂圓肉30g。

做法:?將材料洗凈,加水適量,燉爛。

功效:?滋陰補血,安神助眠。

4

冰糖雪梨

材料:雪梨、冰糖、陳皮、川貝等。

做法:雪梨洗凈,去皮、去核、去蒂、切瓣,川貝和陳皮浸泡去其苦味,鍋中倒入適量水燒開,將陳皮、川貝、冰糖和雪梨一同放入,中火煮沸,轉小火煮四十分鐘即可。

功效:清利咽喉、去火潤肺。

標簽: 肋間神經痛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