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悲秋,漢語成語,出自《李義山詩箋注》。意思是因季節、景物的變化而引起悲傷的情緒,多形容多愁善感。從中醫學理論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類生活在自然中,人類的活動也要遵循自然規律,從中醫學傳統的理論來看,季節不同,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也明顯不同。人們養生應遵循天時變化,調養精神、飲食與起居,來適應四季的變化,保養精神和元氣,避免病邪侵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記載了四季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下面以樹木的四季生長打個比方:
春天,營養又從根部開始向樹枝走,樹木就會發芽。
夏天,營養到外面來,所以枝繁葉茂。
秋天,樹上的營養開始向下,往根部收,枝葉相對處于營養不足的狀態,樹葉就會逐漸變黃、掉落。
冬天,樹木停止快速生長,營養藏于根,處于休眠狀態或半休眠狀態。
這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構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么一個自然規律。我們人與自然界的四季相聯系,在一年里受四季影響也十分明顯。
春生,春應肝而養生
《黃帝內經》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臟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肝為主。春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是陽氣初生且逐漸轉旺的時節。
春天,人體的氣血從里向外走,內里氣血相對不足。所以春天人容易困倦,常常睡到半夜就醒,這是因為肝陰不足。尤其是本身就有肝病的個體,更容易出現肝陰不足,繼而導致肝陽上亢,出現煩躁、興奮、焦慮等表現。民間有“菜花黃,瘋子忙” 的俗語,說明春天是躁狂癥和焦慮癥的易發季節,這就是“傷春”的含義。
所以,春季應注意養肝,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滋腎養肝;銀耳,潤肺生津、養陰柔肝;燕麥,益肝和脾,能補虛損、止虛汗、降血脂,還可以飲用一些菊花桑葚茶,此茶有疏風清熱、平肝柔肝、養血益腎潤肺作用。
春季食療方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春季應注意養肝,要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在此,向大家推薦幾款春季食療方。
一、?如果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松動或疼痛,或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癥狀,有可能是腎水不足。
推薦菜肴:枸杞豬腰
做法:取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即可食用。
功效:豬腰具有補腎益精作用,而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補益腎陰的功效。
二、頭暈脹痛,目視不清、眼干、耳鳴、眼分泌物多,口苦咽干,甚則昏厥、發狂、嘔血等,心情郁悶、脾氣暴躁易怒,導致肝郁氣滯而使肝火上升。
推薦茶飲:夏枯草菊花桑葉茶
做法: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將夏枯草、桑葉浸泡半小時后煮半小時,最后加菊花煮3分鐘,即可代茶飲。
功效:菊花有清肝明目、清熱散結的功效,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暈眩等癥。
三、清熱菜肴?
冬春交替之時,體內聚積著一冬以來的內熱,須散發出來,因此,飲食上需清淡。為了防春季多發病,要多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新鮮蔬菜如綠豆芽、薺菜等,用以清除內熱,不妨試試下面的藥膳。
推薦菜肴:香椿拌豆腐?
做法:準備嫩豆腐250克,鮮香椿30克,鹽、香油適量。將豆腐片成一字條,放在盤中,撒上鹽,待片刻,潷去水;鮮香椿在沸水中燙過,擠干切末,撒在豆腐上面,再淋香油即成。
功效:豆腐生食,味甘、性涼,能清胃熱、生津液、消痰下氣;香椿味苦、性平,具有清熱化濕、解毒作用,二者搭配,可清肺胃熱、生津液、利濕熱,對老年人胃火上壅、口干燥渴以及痰熱咳嗽者有一定益處。
四、清肝火菜肴?
推薦菜肴:芹菜粥
做法:取大米250克,加適量清水,煮至半熟狀粥,再加入洗凈切碎的連根芹菜120克,煮粥至熟食用。
功效:春季既是芹菜大量上市,又是肝火頭痛和高血壓病的好發時期,食用芹菜粥可以清肝火、降血壓、止暈。■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指導:胡號應 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學博士】
【轉自:廣東中醫藥】
統籌:劉旸
責編:張馳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