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活動走進校園 廣州學子爭當保護地球小衛士

發布時間:2022-04-22 08:37:14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講解員們展示校園綠植圖片并加以介紹。

■廣州推進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

■廣州市順興石場有限公司。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迎第53個“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為此開展了“踐行可持續發展 我是地球小衛士”變廢為寶手工藝品征集活動。

以征集活動為契機,近日,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的老師們開展線上研學活動和環保主題教育課,用實踐鼓勵孩子們以自身行動珍惜資源,熱愛自然,爭當保護地球小衛士。新快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廣州在集約節約用地、綠色礦山建設、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也頗有成效。

■新快報記者 陳慕媛 通訊員 穗規資宣

關鍵詞 宣傳教育活動

“走進校園 同心綠植”線上研學

13日下午,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的曾倩儀老師組織三至六年級大、中隊“云游”校園,由同心大隊干部擔任“同心綠植”講解員,帶領隊員一起認識校園的綠植,并探討如何保護綠植,保護生態環境。

少先隊員們在老師的鏡頭下近距離觀察校園中的各色植物,整條游覽學習路線為:校道(九里香、大葉紫薇)→籃球場(葡萄樹、細葉欖仁)→跑道(石栗、木麻黃)→圖書館(大葉榕)→小舞臺(白蘭樹)→二樓小天臺(鳳凰木、白千層、木棉)→小操場(散尾葵、芒果樹)。

講解員們展示校園綠植圖片并介紹著。他們從多方面帶大家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產地、栽培地、花果期、外表特點、生長特性以及作用價值等。

豐富的植物美化了校園環境,那應該如何保護這些植物和生態環境呢?

少先隊員們紛紛給出了答案:愛護校園的一花一草一木,做到不踐踏小草、不采摘花朵、不隨意觸碰樹木;保護植物的生長環境,如保持土壤干凈、水分充足;踐行環保,做到不亂扔垃圾、進行垃圾分類、少用塑料、綠色出行等;做綠色環保的踐行者、倡導者、宣傳員和講解員,通過繪畫、攝影、拍視頻、演講等活動和優秀作品喚起他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呼吁人們一起參加到環保行動中,讓綠色環保的種子播撒得更廣、種得更深……

活動還邀請了專家給隊員們介紹了被譽為廣州“綠心”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提升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自然環保之旅進入了尾聲,愛綠、護綠、支持環保的這顆種子也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經過本次線上自然研學活動,大家不僅深入了解了校園中的各色植物,學習了植物生長的知識,而且進一步感受地球之美,在欣賞生態美中提升了保護環境和愛護地球的意識。

自然之旅過后,六年級的學生進入了“變廢為寶 助力環保”的線上主題教育課。在前面課時學習和準備的基礎上,這節課孫穎媚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變廢為寶”的設計與制作,借助實踐倡導孩子們以自身行動關注地球,保護地球,珍惜資源。

課堂上,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設計圖,并以線上交談、巧妙合作的方式制作創意作品,比如用廢紙做“隱形戰斗機”、用舊鞋盒做“籃球框”、用紙箱做抽紙收納盒、利用科學知識制作塑料瓶水龍頭等等。大家利用所學和現有材料制作出環保作品,這些兼顧需求和設計思想的作品美觀又實用,幫助呼吁更多人參與環保。

關鍵詞 集約節約用地

供應各類國有建設用地3461.52公頃

近年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置土地要素,分批分期集中供地,把控全市土地供應時序、節奏、結構和規模。2021年,全市供應各類國有建設用地3461.52公頃,同比增長14%,供應計劃執行率為136%,連續五年執行率超100%。采取彈性出讓政策供應工業用地19宗,為企業節約初始用地成本4億元。

同時,健全土地利用管理長效機制。聯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廣州市工業用地產業監管工作指引》,指導各區將投資強度、產出效率等指標納入《投入產出監管協議》,并將監管協議作為附件列入出讓合同。修訂并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支持企業穩定發展的通知》,對疫情持續期間因受疫情影響未履行合同義務的,不計入違約期,允許通過順延合同履行期限,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制定印發《廣州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公開出讓規則》,進一步優化網上出讓流程。聯合市住建局印發實施《廣州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項目審批程序》,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辦理流程。

關鍵詞:綠色礦山建設

已建成綠色礦山16家

根據省、市礦產資源規劃,廣州市全域為礦產資源限制開采區,其中中心城區、黃埔、番禺、南沙、增城為固體礦產禁止開采區。目前全市共有持證礦山21個,開采礦種主要為建筑用花崗巖、水泥用石灰巖、水泥配料用砂巖、地熱、礦泉水和礦鹽等。

廣州自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實施以來,引導礦山企業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取得了成效。

自2017年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分批創建綠色礦山,已建成綠色礦山16家,其中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廣州市珠江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廣州市順興石場有限公司、廣州市銀象石材有限公司4家礦山已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廣州市順興石場有限公司已經入選首批“全國綠色高質量發展二十佳礦山”,順興石場生態修復項目已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名單。

今年3-4月,該局組織開展了綠色礦山“再回頭看”實地核查,全市現有省級綠色礦山均符合相關標準條件,各綠色礦山企業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和批復、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等要求,邊開采邊實施生態修復治理,保持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全市綠色礦山持續穩定發展模式正逐漸穩固,綠色礦業發展理念正不斷深入。下一步,廣州將繼續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確保2023年底前所有持證開采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關鍵詞 地質災害防治

為2620名群眾解除地質災害威脅

據統計,2021年,廣州市通過避險搬遷、工程治理和專業監測,完成35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核銷155處,為2620名群眾解除地質災害威脅。2022年已制定年度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實施計劃,對所有在冊隱患點落實綜合治理措施,有序推進消除和降低風險隱患威脅。

為防治地質災害,廣州做出建立健全調查評價體系、構建“人防+技防”監測體系等努力。

構建“普查+專項”調查評價體系,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集中解決“隱患在哪里”“結構是什么”。普查方面,“十三五”以來廣州市已完成11個區1:5萬地質災害詳查,建立了地質災害詳查數據。專項方面,2017-2019年分三年完成了1:1萬廣州市地面沉降及巖溶地面塌陷調查評價及規劃應對策略項目,按行政區編制了成果應用指南,指導各區開展地面沉降及巖溶地面塌陷防治工作。

另外,構建“人防+技防”監測體系,提升防災水平。廣州市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均落實了行政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群測群防三級責任人管理體系,嚴格落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復查的“三查”制度,并在全市167處風險隱患點安裝了1234套專業監測設備,構建群專監測網絡。

標簽: 地質災害 有限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