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報道:科普“引流”為“五個新城”聚人氣添實力

發布時間:2022-11-15 09:48:26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上海自然博物館原創科普表演《蝴蝶的光影魔術》在嘉定新城馬陸鎮文化中心演出。 (上海科技館供圖)

作為全球建筑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去年開館以來就保持著超高人氣。截至上周末,這座科普場館接待了逾84萬參觀者,為臨港新片區帶來了絡繹不絕的人流。


(資料圖)

借著上海天文館的東風,今年8月,上海科技館與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聯合啟動“科普進五個新城”活動。短短三個月,科學的種子通過各種新穎的科普樣式在上海“五個新城”生根發芽:14家商場主動邀請科技館原創科學表演秀入駐演出,16個原創臨展巡展、100套場館DIY課件意向引進,41個博物館文創項目落地。進學校、進社區、進商圈、進場館、進鄉村……伴隨科普的腳步,“五個新城”收獲的除了人氣,還有不斷積蓄的軟實力。

科學表演高頻更新,鐵粉觀眾“坐等上新”

“我叫大藍閃蝶,是一位素顏美女,因為我像藍寶石一樣的翅膀顏色不是顏料,而是在納米尺度上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繞射等物理現象形成的結構色。”這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吳嘉霖、黃靈麗表演的原創科學實驗《蝴蝶的光影魔術》中的片段。去年的上海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上,該節目獲得一等獎。

作為一種創新的科普形式,科學表演在“五個新城”頗受商家青睞。此次合作,上海科技館推出的不僅都是近年來科普大賽上的“金牌節目”,還承諾高頻更新,保持節目新鮮感,吸引了一批鐵粉觀眾“坐等上新”。

“高頻更新”背后,是上海科技館三館各自建立的一支集研發、制作、表演于一體的人才隊伍,這使得三館儲備的科學表演節目正以每年10個以上的速度快速擴容,且個個“品相”不俗。今年,成立僅一年的上海天文館團隊在上海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中獲得兩個一等獎,其中一個一等獎節目《振能量》不久前亮相嘉定新城。

破題人才瓶頸,館城共育“金牌科學教師”

經過三個月的探索打磨,“科普進五個新城”活動目前已形成“科技節線上專場活動”“明星科學老師新城行”“無界博物館課堂”等八個子項目,其中,線下教育活動有五大系列49項,線上教育資源有五大系列72項。

在上海科技館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宋嫻看來,優質內容有了,更需要專業的人來傳播。上海科技館正通過聯合“五個新城”的科技工作者、高校科研人員、中小學教師、企業研發人員等,共同打造高端科普人才培養的“大生態”,破題科學傳播瓶頸。

馬玉清是松江區九亭中學初三物理老師,同時也是館城共育的“金牌科學教師”。通過該項目,從未到過上海科技館的她,在講解員的陪同下仔細參觀了科技館,最大感受是這里有那么多科普資源能夠為她所用。最近,她又報名參加了“鄉村教師支持項目”,這是一個通過“博物館鄉村教師開放日”和“公益館校資源包進校園”兩種模式,提升上海“五個新城”一線教師教學能力的項目。目前“金牌博老師”培育計劃已組織活動16場,覆蓋“五個新城”科學老師近400人。

“五大湖”研學打造全新上海科普品牌

“項目初期,我們更多是將已有的科普資源‘投送’到‘五個新城’,未來我們要為‘五個新城’量身定制科普內容,并以此形成新的科普品牌。”上海科技館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璽丹說。

上海“五個新城”都有湖,圍繞“五大湖”,一個以跨界對談和研學旅行形式展開的全新青少年自然科學實踐探索項目即將推出,首站選在南匯新城。滴水湖畔,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船長白響恩將與上海天文館展教中心網絡科普部部長施韡來一場關于星辰大海的對話。孩子們將在一兩天的時間里,“打卡”新城地標,在院士專家的指導下了解其背后的科學含義。

作為該品牌的策劃者,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表示,這一全新項目將充分挖掘“五個新城”人文、科技、生態資源優勢,整合科技館三館現有科普教育資源,打造“叫得響”的海派科普品牌,為“五個新城”建設注入更多軟實力,構建全社會參與、多維度、多層次的“大科普”體系。(記者 沈湫莎)

標簽: 上海科技館 科學實驗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