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感染者康復出院后,
個別出現“復陽”現象。
(資料圖片)
什么是“復陽”?“復陽”后是否有傳染性?
是否需要治療呢?
01
什么是“復陽”?
The first part
“復陽”是指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解除隔離或出院(艙)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再次出現陽性的情況。
結合病程、核酸檢測Ct值動態(tài)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如核酸檢測 Ct值≥35,則無需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控。
/////? ??
02
為什么會“復陽”?
The second part
“復陽”有兩個原因:
1、間歇性排出的脫落病毒片段。
2、再次感染另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突變株。
分析以上兩個原因之前,需要回顧一下新冠病毒Ct值的相關概念。Ct值,全名叫Cycle threshold,即循環(huán)數閾值,目前核酸檢測使用的是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
PCR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聚合酶鏈反應,在體外負責病毒RNA的擴增。由于感染者樣品中的病毒量太少,就先用PCR擴增到數目足夠再檢測。
PCR技術可以檢測出是否有病毒,但是不能區(qū)分病毒是否有活性——即到底是有傳染能力的“活病毒”,還是沒有傳染能力的“死病毒”(病毒片段),無法判斷。
有報道顯示,出院(艙)康復人群“復陽”后并未分離出活病毒,“復陽”可能是檢測到失活的病毒片段。
因此,當出院(艙)后人員PCR技術檢測為陽性時,并不等同于有傳染性,因為對于康復期患者,當Ct值≥35時,已經不能分離出活病毒,此時患者并不具有傳染性。
如果身邊出現“復陽”病例,而又沒有進行下一步的收治或者社區(qū)管控,那么往往是因為其Ct值≥35,意味著此類患者已經不具有傳染性,所以也不需要戴著有色眼鏡,刻意躲避。
說得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們在采咽拭子的時候
會從喉嚨里挑出一小部分體液
然而,在實際情況下
病毒并沒有那么容易觀察到
需要用一種叫
聚合酶鏈反應(PCR)的技術
將樣品中的病毒數量擴增
Ct值越低,代表病毒濃度越高
Ct值越高,則代表病毒濃度越低
舉個例子:
用PCR擴增咽拭子樣品
當Ct值等于40
即擴增了40個循環(huán)時
這時候還沒有檢測出足夠量的病毒數
則說明病毒很少
或壓根沒有
即為陰性
此外,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后1~2周會逐漸產生抗體,但隨著時間延長,抗體水平會有所下降,且毒株在不斷變異,所以康復人群依然有再感染變異毒株的可能,對于“復陽”人群是否有傳染性,需要結合Ct值等綜合判斷傳播風險。
/////? ??
03
“復陽”人群如何管理?
The last part
曾感染過經治療或隔離觀察出院(出艙)的人員,如果核酸檢測提示陽性需要仔細分析甄別,根據防控指南的管理原則,分別對待總結如下:
如果Ct值≥35
1、完全沒有任何癥狀體征,無需管理,不需要判定密接(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人員)。
2、如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相關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y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但無需對其密接者進行追蹤和管理。
如果Ct值<35
1、沒有癥狀體征,需要結合病程、Ct值動態(tài)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傳播風險會由相關專業(yè)人士科學判定),如有傳播風險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密接;如無傳播風險,不再進行管控,無需判定密接。
2、同時出現了發(fā)熱、咳嗽等相關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y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同時需要判定和管控密接。
/////
科學認識“復陽”
消除對“歷史陽”的恐懼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和平等地關懷
就是我們一起戰(zhàn)勝疫情的法寶
(來源:甘肅疾控? 國家衛(wèi)健委網站)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