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國安全用藥月系列科普3——藥品不良反應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07:33:23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大眾都知道藥品是有副作用的,但其實這個理解并不全面,副作用只是不良反應中的一種,那藥品還有哪些不良反應呢?安全用藥月科普系列第三期,我們講一下藥品的不良反應。

01


(資料圖)

什么是藥物不良反應?

凡是不符合用藥目的并給患者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統(tǒng)稱為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簡稱ADR)。

任何藥物都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而且不同的人群服用后產生的不良反應和程度也不盡相同。

02

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藥物不良反應一般包括藥物的副作用、毒性反應、變態(tài)反應、后遺反應、繼發(fā)反應、停藥反應、特異質反應、依賴性等。

1.副作用

定義與特點:藥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適反應。

副作用是藥物固有的藥理作用產生的,由于藥物選擇性低、作用廣泛引起的,一般比較輕微。有時候副作用和治療作用可以互相轉化。

舉例:阿托品用于胃腸痙攣時,由于其可以減少腺體分泌會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用于麻醉前給藥時,它減少腺體分泌,則可以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成為治療作用。

2.毒性反應

定義與特點:在藥物劑量過大或體內蓄積過多時發(fā)生的危害性反應,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一般可以預知。致癌、致畸胎、致突變反應也屬于慢性毒性范疇。

舉例:孕婦服用甲氨蝶呤可致胎兒畸形;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耳毒性、腎毒性,大劑量使用或長期蓄積可造成聽神經和腎臟不可逆的損傷。

3.變態(tài)反應

定義與特點:機體受藥物刺激引起的異常免疫反應,引起機體生理功能障礙或組織損傷,又稱過敏反應。常見于過敏體質患者,與劑量無關。

反應的嚴重程度差異很大,可能一種癥狀也可能多做癥狀同時出現。停藥后反應逐漸消失,再用時可能再發(fā)。

舉例:青霉素可引起過敏性休克。

4.后遺效應

定義與特點: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濃度以下仍殘存的藥理效應。

舉例:服用地西泮、艾司唑侖等安眠藥,次日仍有乏力、困倦等“宿醉”現象。

5.繼發(fā)反應

定義與特點:繼發(fā)于藥物治療作用之后的不良反應。治療劑量下治療作用本身帶來的間接結果。

舉例: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使敏感細菌被殺滅,非敏感細菌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6.停藥反應

定義與特點:長期服用某種藥物,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的加劇,又稱回躍反應或反跳。

舉例:長期服用美托洛爾治療高血壓、心絞痛,突然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心絞痛加重、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7.特異質反應

定義與特點:少數特異體質患者對某些藥物反應異常敏感,多是先天遺傳異常所致。這種反應不是免疫反應,故不需預先的敏化過程。

舉例: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瘧疾患者服用伯氨喹后,容易發(fā)生急性溶血性貧血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8.依賴性

定義與特點:長期應用某種藥物后所造成的一種強迫要求連續(xù)或定期使用該藥的行為。分為生理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

舉例:嗎啡可產生精神依賴性和身體依賴性。

03

如何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為了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就診時主動告知醫(yī)生過往疾病史和過敏史。

2.嚴格按說明書或醫(yī)囑的規(guī)定用藥,不要隨意更改服藥方式和劑量。

3.不重復用藥,盡量避免聯合用藥。

4.不隨意用藥,不隨意停藥,例如抗生素需按療程服用,避免增加細菌耐藥性;抗抑郁和抗癲癇類的藥物不可突然斷藥,需逐步停藥。

5.特殊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者等)用藥需慎重,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用藥期間應加強監(jiān)測。

6.不要輕易相信廣告或其他形式的宣傳,單純的為增強體質而盲目服用藥品或保健食品。

04

出現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若出現輕度的、患者可承受的或者說明書中載有的不良反應時,只要藥品療效確切,可以選擇繼續(xù)服用,不用過度擔憂,可以針對癥狀做對癥處理,有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逐步減輕,停藥后逐漸消失。

但若出現急性過敏反應或者患者較難承受的中、重度的不良反應或者有可能對身體有嚴重傷害的,應立即停藥就診,并做相應的治療。

是藥三分毒,用藥需謹慎,請務必按說明書或在醫(y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藥品。即使出現不良反應也不需要害怕,只要正確應對,可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應帶來的傷害。

標簽: 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