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Oymyakon)位于東西伯利亞,雅庫茨克以東800公里處、因迪吉爾卡河上游。冬季嚴寒,是北半球最冷的地方之一,也是最冷的永久定居點。
(資料圖片)
奧伊米亞康的12月至次年1月,晝夜氣溫均低于-45℃,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記錄獲得北半球“寒極”的稱號,1964年1月又以-71℃的低溫打破了原有的紀錄。氣溫絕對年較差達101.8℃,世界上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之一。
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這里是極寒之地,很難想象會有人在這里居住,奧伊米亞康字面意思是「永不凍結的水」,只有一條科雷馬公路通往雅庫茨克。
有多冷呢?
市場上都是魚和肉,因為沒有作物能生存在那里。
奧伊米亞康的土地是永久凍土,所以居民的房屋都必須建筑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樁上。
房屋與地面最少有0.9米的間隔,不能直接建在凍土上,否則室內熱氣會融解凍土地基,發生房屋倒塌,房子不但特別厚實,而且門窗要四五層,以防室外寒氣侵入。水管不是埋在地下而是鋪在地面上,沿途設加熱站,以防管內水凍結。
發動汽車是最困難的事情。外國車是無法啟動的,只有俄羅斯產的烏拉爾越野車和烏里揚諾夫斯克吉普車在噴燈火焰加熱下能夠發動。
在車輛啟動后行駛的最初幾公里內,一定要小心得沿直線駕駛,否則輪胎很可能會在轉彎時脫離車軸而飛出去。
汽車必須全天候不熄火,熄火片刻后可能就無法發動。包括:在加油站加油時也不能熄火,晚上汽車室外過夜也不能熄火,不能拉手剎,會被凍住的,要用噴燈烤很久,車子不開必須進暖庫。
這里的牛奶是一坨一坨來賣的。
這邊也有雅庫特馬,非常耐寒。
一位村民說:“生活在這里要面臨很多的難題,比如說手機室外不能使用、金屬鏡架會黏住和撕裂皮膚、電子產品電量會瞬間降低.....”
馬桶等什么的現代設備就別想了,這里有的是前后通風、零下50度的茅房。也許他們還會帶根棍子。
奧伊米亞康最有名的一道菜是生凍魚片。通常是用味道鮮美的鱘魚、秋白鮭和寬鼻白鮭制成。出水的魚必須是活著凍成凍魚,并且始終保持順直的狀態,否則很難切片。
橘色的燈光、代表小小的餐廳、滿足需求的加油站和民宿。
真正的凍成狗!
煤熱電廠,為村民提供熱量。
俄羅斯-奧伊米亞康(Oymyakon)位于俄羅斯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奧伊米亞康可謂地球上的“寒冷極點”,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人們一生都被包裹在冰天雪地當中。
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總面積300萬平方公里。雅庫特人的祖先可追溯到突厥人,至今他們仍然使用自己的雅庫特語。
此外,它還是地球上資源最富饒的地區之一:鉑、銀、鈾、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都很豐富。俄羅斯40%的金來源于雅庫特地區。
一般說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巔和極地區域。但在南北半球和不同地區也不盡相同。
專家解釋說,亞洲最冷的地方,既不在北極點,也不在北極圈內,而是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的奧伊米亞康,位于北緯63°16.2′,在因迪吉爾卡河上游、松塔爾—哈亞塔山同塔斯—克斯塔貝特山之間。
北半球的“寒極”為何不在極點上,而在其南側約27個緯度的地方呢?
這是因為奧伊米亞康是西伯利亞冷高壓長期盤踞的地方,周圍的地形又屬盆地,促進了冷空氣的聚積和輻射冷卻。
而北極圈內為北冰洋,盡管它上面有海冰覆蓋,但仍有熱量從冰下傳向冰上的低層空氣,致使氣溫反倒比不上奧伊米亞康低。
其低溫的主要原因有:
一、緯度較高
緯度高,會導致單位面積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奧伊米亞康的大致位置是63°N,143°E,地理上屬于比較偏北的地區。
二、日照時間短
冬至日,該緯度的晝長少于5.5小時,從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奧伊米亞康日照時間最短的時段。此時也處于北極圈內極夜出現的時期,因為地理位置靠近北極圈,導致該地日照時間和北極相比也沒有長出多少。
三、海拔較高
奧伊米亞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于同緯度的中西伯利亞高原。眾所周知,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這導致了該地溫度比同緯度的海平面低12℃。
四、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
盆地地形,氣流不流暢,湍流交換弱,冬季,地面散熱快,又處于周圍山地的環繞之中,冷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南極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嚴寒。北極地區終年冰封,天寒地凍。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地球的兩極,南極冷還是北極冷呢?
海冰和表層積雪消融后形成的北極融池
終年冰封的南極
先讓我們看看中國的兩極考察站。
北極的黃河站位于北緯79°,夏天到那里的人可以發現,考察站周圍的海灣積雪消融,苔原植物生長繁茂,北極絨鴨、北極燕鷗等海鳥也活躍起來。
相比之下,南極的長城站和中山站卻是另一番冰天雪地的景象。考察站區常年積雪難融,溫度很低,動植物種類稀少。數據顯示:北極的年平均氣溫為10℃左右,最低紀錄為-70℃。而南極的年平均氣溫為-25℃~-30℃,最低紀錄是-90℃。
顯然,南極要比北極冷!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南極比北極更冷呢?
首先是南極與北極的地形差異。南極為大海包圍的陸地,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其中約98%的面積被大陸冰蓋覆蓋,而且這些冰蓋的平均厚度可達近2000米,終年不化。北極地區則是陸地包圍海洋,北冰洋主要被歐亞、北美大陸所包圍,面積約1310萬平方公里。其中冰面面積約為850萬平方公里,僅為南極冰面積的60%左右。
北極地區的冰雪在夏季會大量融化,導致夏季冰面積更小。此外,北冰洋海水的熱容量大,吸熱本領強,吸收的熱量就多,導致北極比南極要暖和得多。其次,南極海拔比北極高。南極平均海拔高度為2350米,其中超過3000米的地方約占南極大陸面積的25%,最高約514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極近2/3的面積都是海洋,平均海拔僅與海平面相當。海拔越高溫度就會越低,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因此南極就會比北極氣溫更低。
最后,南極熱量交換比北極少。由于南大洋有繞南極的西風環流和南大洋環流,南極無論是大氣環流還是大洋環流均比較封閉,與中低緯度的熱量交換較少,得不到熱量的有效補充。相比較而言,北極地區與中低緯度的大氣環流和大洋環流的交換則比較頻繁,來自于中低緯度的熱量可以通過環流向北極地區進行有效輸送,這樣就導致北極比南極溫暖。
會唱歌的南極冰??
先假設一下
如果你有一塊南極冰(當然冰山也是可以的啦),然后把它放入一杯水里面,接著神奇的事情就發生啦!
冰塊在融化的同時,會發出輕微的但是人耳能夠聽得見的美妙音響,冰塊也會在水面微微移動,甚至輕輕碰撞杯子的邊緣。
原來......
是因為南極冰中含有的氣體造成的。南極巨大的冰蓋都是由萬年的冰雪積累而成的,降落在南極的雪花經過壓實,變成冰川冰,而原來雪花中的氣體也被保存在冰中,由于上面不斷的積累,氣泡在巨大的壓力下變成了高壓的氣體。當冰塊融化時,高壓的氣泡破裂,發出了美妙動聽的音樂聲,同時會推動體積較小的冰塊移動,碰撞水杯,甚至會發出輕微的撞擊聲。
冰蓋
冰蓋,又稱大陸冰川,是覆蓋著廣大地區的極厚的冰層的陸地面積(一般常見于高原地區),覆蓋面積少于5萬平方公里的叫做冰原。一般指大陸冰川,南極和格陵蘭為兩個大冰蓋。冰蓋并不拘泥于地理特征。
俄羅斯空間控制中心第45分部對外稱,維基解密最近將公開美軍的一份密件,內容關于美軍和UFO艦隊從2004就開始戰斗的文件,這些UFO在傳說的南極洲消失大陸或其附近有基地,很可能就是在南冰洋海底。
日本熒幕經典怪獸電影《哥斯拉》哥斯拉被冰封于南極,其來源就是日本考察船1958年在南極近海發現的不明生物。《變形金剛》、《異形》這兩部經典電影均有南極的設定,但居中的他南極這塊神秘的大陸也是眾多電影心之所往的地方。
在南極可以聽到新年的鐘聲
甚至可以吃到新鮮蔬菜
南極是地球上最后被發現的洲際大陸。1772—1775年間,詹姆斯·庫克船長駕駛一艘叫作“決心號”的探險船闖入南大洋海域,自此,慢慢揭開了這座“孤島”的神秘面紗。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極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條件,使其成為世界各國開展各類科研活動的熱點區域,但這片區域,卻始終充滿著史詩般的傳奇與迷幻。
你對南極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高聳的冰川
巨大的冰蓋
還是成群結隊的企鵝?
其實,南極的有趣之處遠不止于此
在南極
你可以聽到新年的鐘聲
甚至可以吃到新鮮蔬菜!
下面,我們將帶來關于南極的12問,為您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南極!
南極可以聽到新年鐘聲?
在我國南極長城站,建有一口大鐘,每逢新年,鐘聲便會響起。
南極駐扎著我國大批科研人員,他們大多在南極的夏天來到此科考,此時正逢北半球的冬天,每到新年期間,親人朋友們都忙著過年。敲響這口大鐘,是中國南極科考隊員慶祝新年的一種方式。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南極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
在冰天雪地的南極還能吃上新鮮的蔬菜?沒錯,去中國南極科考站就可以實現!
南極洲,是地球上的酷寒之地,年平均氣溫零下10℃左右。即使是這樣,也“凍”不住中國人種菜的決心。在中國南極科考站,一批又一批駐守的中國醫生把種菜當成了“副業”,他們備好種子,借助LED植物生長燈、嵌入式溫室控制系統等,經過精心培育,將一撥撥蔬菜瓜果從溫室棚里搬上餐桌,讓科考隊員吃到了新鮮果蔬,實現了“時鮮果蔬自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南極也有昆蟲?
提起南極的動物,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企鵝,但除了企鵝,南極還存在一種叫做南極蠓的神秘昆蟲。這種昆蟲體型迷你,大約只有2至6毫米。
南極蠓是南極大陸唯一可以全年生存的昆蟲,它體型雖小,卻擁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研究發現,南極蠓可通過減少體內形成的水分幫助幼蟲在冷凍中存活,還可以穩定蛋白質和細胞膜,來使自己耐受極端低溫。正因為擁有這樣的“超能力”,才會讓南極蠓在南極安全地存活。
南極為啥沒有“南極熊”?
按照板塊漂移學說,北極圈并非是一塊獨立的大陸,許多大陸板塊都在北極圈內。
在冰期,巨大的冰面曾將北冰洋和陸地連接在一起。一些生活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皮毛厚、能夠抵御北極嚴寒的熊適應了這種自然條件,能在冰面和陸地間生活,靠捕獵海水中的魚類和陸地上的其他動物為生,再經長期演化,成了如今的北極熊。
板塊漂移學說認為南極洲曾與多個大陸板塊銜接在一起,因地球內部驅動力,最終瓦解成了現在孤立的大陸。只是南半球幾乎沒有熊,而且熊也不擅長游泳,難以跨越大洋,所以歷史上南極洲一直就沒有熊這個物種的存在,也就不可能進化出“南極熊”。
南極是世界上最容易尋找隕石的地方?
截至2021年3月28日,全球范圍內所有隕石共計72979塊,其中在南極洲發現的共計45236塊,約占61.98%。從概率上來講,隕石墜落到地球各處的概率是相當的,那么為什么南極隕石這么“富裕”呢?
這首先是由氣候決定的。南極具有低溫、干燥的氣候特點,墜落在南極冰蓋的隕石被封存于冰層中,避免了液態水對隕石的侵蝕和污染,為隕石長期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其次是地質影響,南極冰蓋中央厚,薄冰在重力作用下向四周流動,隕石隨著冰流向南極四周的海洋。一旦遇到山脈阻擋,冰流速減緩,并發生消融,隕石就被富集在了南極的山脈周圍。因此,南極四周的山脈所在地都是潛在的隕石富集區。
最后是顏色,外表深色的隕石和藍白色冰蓋對比度高,當然就很容易辨別了。
南極氣候類型究竟是怎樣的?如何劃分季節?
國際上并沒有對南極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氣候類型分類。
南極面積遼闊,遠離其他大陸和人類活動中心。在其他大洲,之所以對氣候類型進行劃分,很重要的原因是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進行氣候類型劃分可以指導人類生產生活。
南極洲不同區域天氣氣候有著顯著的差別,其中,南極半島是地球升溫最快地區之一。南極素有“寒極”之稱,極晝極夜會主導天氣變化,大部分研究會劃分冬、夏兩季,也有一些研究以極晝期和極夜期進行劃分,沒有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講,每年4月至10月為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為夏半年。
南極到處是冰雪,但為何下雪不多,甚至是全球最干燥的地區?
很多人認為南極大陸冰雪資源豐富,所以降水也一定很多,其實南極降水極少。相關數據表明,南極洲平均年降水量僅為55毫米,最干旱的地區在中國南極昆侖站附近,年平均降水量約為21毫米。
南極下雪少,是由于南極日照時間和強度都不足,加上冰雪反照率非常高,因此并不會吸收太多的太陽熱量,所以南極氣溫非常低,當氣溫低到一定程度后,空氣就會變得非常干燥,不會有濕熱的水汽上升形成雨雪。
南極最低氣溫和平均氣溫分別是多少?
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零下28℃左右。自有觀測以來,地球上的最低溫度紀錄是在1983年的7月21日,當時,東南極洲東方站的氣溫達到了零下89.2℃。
南極地區因為低溫環境和日光反射,降水所需要的“天地”循環很難形成。除了緯度高,太陽不能直射外,根本原因在于南極冰蓋將80%的太陽輻射反射掉了,致使南極熱量入不敷出,成為永久性冰封雪覆的大陸。
南極是刮南風嗎?
南極地區盛行極地東風。由于南極處于南半球,根據地轉偏向力,盛行東南風;而南極大陸的盛行風向是東北風,因為南極洲太平洋東部沿岸有一條呈東北-西南方向的橫貫南極山脈,其西南地區是山地、高原,而東北部相對平坦,所以風只能從東北部吹來,因此南極大陸盛行的風是東北風。
為何說“南極的風能‘殺人’”?南極的風有多大?
南極科考隊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極的冷不一定凍死人,但南極的風能‘殺人’。”
南極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大風是南極的“常客”。有些地區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多天,年平均風速19.4米每秒,被稱為地球的“風極”。1972年澳大利亞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每秒;法國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每秒的颶風,這相當于12級臺風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
南極風之所以如此強勁,核心原因在于南極大陸特別是南極冰蓋中心區域表面溫度低,附近的空氣迅速被冷卻收縮而變重,密度增大。南極地形又以高原為主,中間高,四周低,斜坡多,變重了的冷空氣從內陸高處沿斜面急劇下滑,到了海岸地帶,因地勢驟然下降,冷氣流下滑的速度加大,因此形成了強勁的、速度極快的下降風。
南極寒季較暖季增加的海冰面積有多大?
每年9月,南極海冰范圍最大,約為1900萬平方公里,超過南極大陸約14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每年2月,南極海冰范圍最小,平均約為400萬平方公里。
南極海冰運動劇烈,即使同一地區海冰范圍年際變化也很大。氣溫、洋流或風的作用,都會使海冰的邊緣線在一日之內變化數十公里之多,因此南極海冰的生長與消融場景極為壯觀。
南極冰芯“儲存”有過去上萬年的歷史信息?
冰芯是在冰蓋上鉆孔獲得的連續冰層。冰芯就像樹木的年輪,科研人員可以通過冰芯破解周圍區域甚至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秘密。例如,冰芯中記錄的冰雪累計量,可以反映降水變化;冰芯中的塵埃含量、氣泡等,可以反映當時的大氣環境;冰芯中的水穩定同位素可以反映溫度的高低。
南極內陸降水少,冰雪累積速度慢,數千米厚的冰蓋記錄了百萬年時間尺度的地球氣候變化信息,因此,南極內陸深層冰芯被稱為地球古氣候的“年輪”。目前科學家已獲取具有83萬年歷史的冰芯。綜合自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等。
標簽: 南極大陸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