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時訊:什么是“濕熱”?身體出現這些濕熱癥狀,該如何調理?一文科普!

發布時間:2023-02-03 08:49:3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生活中有很多人經常會出現喉嚨有異物、渾身黏膩,以及身體過度疲倦,臉上容易出油、長痘痘,或者是大便較為稀薄、便秘腹瀉等一系列不適癥狀。

一旦出現這些現象,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由于體內過于濕熱導致。那么,到底什么是濕熱呢?

什么是濕熱?


(相關資料圖)

濕,指的是水濕,分為外濕以及內濕兩種。外濕指的是外來的一些水濕之氣,比如長期處于過于潮濕環境,或者是接觸過多冷水,使得這些水濕之氣入侵人體而導致的一種病理現象。

而內濕指的是一種病理產物,一般是是由于長時間過度暴飲暴食,或者是吃過多油膩、肥厚、甘甜等食物,就很容易使人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而一旦長期消化不良,就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很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現象。那么,就會使得體內的水分無法正常代謝,引起內濕現象的出現。

熱,指的是一種熱象,與長期飲食不當有關。比如喜歡吃一些熱性食物,或者是吃過多辛辣食物,人體內就會滋生出大量的內熱。另外,如果體內陽氣過盛的話,也會引起陽熱現象的出現。

一旦體內濕熱過重,就會使人出現一系列不適感,比如四肢疲乏無力,身體過于倦怠,精神萎靡不振等癥狀。

除此之外,大部分體內濕熱過重的人群會出現嚴重口臭、反復口腔潰瘍、舌苔膩厚,以及經常性腹脹、大便黏膩等現象。

如果是未成年人出現濕熱現象時,最常見的癥狀便是大便不順暢或者是反復腹瀉。而如果是老年人出現濕熱癥狀時,一般會表現出反復腰痛、下肢酸脹,以及有痰咳不出的情況。

那么,在出現濕熱癥狀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調理比較好呢?

一、食物調理

對于體內濕熱過重的人群來講,一定不要吃一些油膩、辛辣、過甜、寒涼食物,更不要飲酒。飲食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冬瓜、木瓜、山藥、豆芽等,這些蔬菜有著利濕的作用。

并且在烹飪食物的時候,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生姜、桂皮,或者是大茴香,有著除濕、祛寒、發熱功效。每天還可以適當的用冬瓜、赤小豆和排骨煲湯飲用,有著清熱利濕的功效。

二、環境調理

每天一定要注意開窗透氣,讓室內有新鮮的空氣進入,避免空氣過于污濁,也要避免室內出現過度潮濕現象。進入夏季的時候,如果使用空調的話,那么開空調的時間不宜過久。

除此之外,不要穿一些過度潮濕的衣服,床上用品也應該做到干燥整潔,避免過多的外濕侵入體內。

三、藥物調理

對于濕熱過重人群來講,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的服用一些藥物進行調理。

一般情況來講,可以適當服用一些藿香正氣丸,或者是龍膽瀉肝丸進行調理,還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黃連上清丸、參苓白術散等中藥進行調理。

總而言之,濕熱是一種中醫說法,是由于遭受過多濕熱之氣從而引起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一些不良的飲食、行為等習慣有關。一旦出現濕熱過重現象時,一定要注意生活各方面的調理。

除了以上三種調理方式以外,還要保持規律睡眠,不要出現熬夜現象。每天還應該積極運動,能夠起到促使濕氣排出體外的作用。每天多喝一些白開水,或者是喝一些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薏米紅豆茶,能夠起到祛除濕熱的作用。

標簽: 可以適當 消化不良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