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并行的換電模式,從幕后走向臺前。在《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通過審查后,實現換電共享的“頂層”架構也被提上日程。8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就《電動乘用車共享換電站建設規范》團體標準發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此次征求意見稿則將“換電共享”作為標準化后的終極方案,并對車輛生產制造到換電流程、換電站設施等全產業鏈如何統一給出量化范圍,擬打通換電共享痛點。
五階段漸進落實
去年,換電站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后多家車企將推廣換電模式作為規劃重點。不過,在高成本投入難現商業化模式背景下,換電模式的推廣仍是難題。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表示:“要想盡快打通換電商業模式,換電站的共享是關鍵。”
本次征求意見稿的出爐,則為推動換電共享模式提供解決方案。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征求意見稿對電動乘用車換電的國內外相關標準進行梳理,內容包括標準頂層設計、共享換電站主框架及相關技術路線等。同時,該征求意見稿提出,將通過五個階段逐漸實現換電共享。
在最初資源共享階段,實現電力、場地、基建、運營等方面共用。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階段較容易實現,就是在同一場地內部署多座不同品牌換電站。不過,雖然在物理設備和通信方面還未達到實質共享,但在資源集約化應用層面最容易達成,目前也已有范例存在。”
此后,在換電設備共享階段,要實現換電平臺乃至換電裝置共享,并實現初步的數據接入與互聯互通。隨后還要實現鎖止機構、連接器及通信協議的共享。在此基礎上,第四階段則實現標準電池與換電系統共享,該階段將降低系統設計冗余,同時更有利于數據監控與管理,也更有利于電池的流通與市場運作。最后一階段,將達成車輛底盤共享。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擬實現換電平臺乃至換電裝置的共享,并實現初步的數據接入與互聯互通。從整車、電池組、換電設備聯動角度推動換電朝著更加便捷和安全、規模化發展,并進一步降低成本。
量化標準開路
打通換電共享痛點不僅需要換電站標準統一、互聯互通,最初的車輛生產制造端的標準化更為關鍵,動力電池、BMS、接口、軟件管理等標準化難題亟待解決。對此,征求意見稿在每個階段為生產端和換電端給出量化標準。
“標準化是阻礙換電共享的最大障礙,尤其是不斷升級的電池。”一位造車新勢力企業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各車企電池規格、形態不盡相同,這也導致各車型所搭載的電池尺寸不一,導致各車型無法在同一換電平臺完成換電流程。
對此,征求意見稿提出,換電電池包長寬高應小于等于2100毫米×1540毫米×280毫米,換電電池包電壓范圍宜為240-500V。同時,整包換電卡扣式連接結構機械強度應至少滿足1萬次換電要求;螺栓式連接結構機械強度應至少符合3000次換電要求。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