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來西亞為例,根據當地的政策,如果有超過3名工人感染病毒,則相關工廠必須徹底關閉兩周時間進行衛生消毒。而馬來西亞是芯片測試和封裝的重要中心,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企業都在該國設立了工廠。根據馬來西亞貿易和工業部的數據,電子和電氣產品占該國總出口的39%。
在馬來西亞的疫情防控政策下,一旦工廠發現病例,便面臨著停工的命運。金融數據機構IHS Markit分析師Mark Fulthorpe和Phil Amsrud指出,封裝和測試業務特別容易受到病毒的影響,因為與芯片制造相比,它們需要更多的人員,而芯片制造是一個高度自動化的過程,“由于這比晶圓制造過程更為勞動密集,因此活動更容易受到勞動力不足的影響” 。
7月底,意法半導體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曾表示,由于疫情,公司最近暫停了位于麻坡的工廠,并在11天后恢復了運營。而這次暫停使得該公司三季度的銷售和毛利率都受到了影響。
除了芯片工廠之外,東南亞也是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中心。8月初,越南一家大型工廠因員工感染新冠肺炎不得不中斷運營,而這家工廠負責為豐田汽車生產線束,停工導致豐田的零部件庫存逐漸減少。
從芯片到零部件,汽車供應鏈的中斷使得車企不得不屢次叫停生產。9月底,斯柯達宣布捷克工廠將停產1周;西雅特表示其西班牙工廠的停產時間將延長至2022年;10月初,福特決定暫停其密歇根州平巖工廠和堪薩斯城相關工廠的生產;大眾則在10月6日-15日暫停了一家墨西哥工廠的生產。
供需兩端的鴻溝也在逐步拉大。以美國為例,汽車銷售店的新車庫存9月底低于100萬輛,降至只夠銷售24天的量,與1月時相比減少了65%,比通常水平的一半還低。
繼續承壓
“我預計,未來6-12個月,供應鏈的總體緊張狀況將持續下去。”對于短期的未來,業內的態度不太樂觀,最近,寶馬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澤就表示,預計供應鏈緊俏的情形將延續至2022年。
事實上,不只是齊普澤,一些市場觀察者認為,從2023年開始,芯片制造商才能增加產能,屆時情況才會有明顯的改善。
在不樂觀的預測下,車企對于全年的銷量預測再次下調了。比如,豐田汽車最近表示,將在11月在其最新的產量計劃基礎上,再將全球汽車產量削減15%,即削減15萬輛左右。
同樣加大了減產數據的還有斯柯達。大眾集團旗下斯柯達(Skoda)今年的汽車產量將比原計劃減少25萬輛,是該公司上月估計的10萬輛的兩倍多。該公司高管稱,由于亞洲疫情給生產帶來了壓力,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之后才會再次穩定下來。
放眼全球,機構對產量缺口的預測也在不斷上漲。今年2月,德國市場研究機構伯恩斯坦預計,缺芯將令全球汽車產業在2021年減產200萬-450萬輛,相當于全年產量的2%-5%。到了今年5月,美國咨詢公司艾睿鉑預計,2021年全球汽車因缺芯減產預期將達390萬輛,汽車行業收入損失也從610億美元上調至1100億美元。
到了最近,減產預期已經達到近1000萬輛。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近日預測,芯片短缺將導致今年全球汽車產量減少700萬-900萬輛;若減產達1000萬輛,全球汽車產量會回到7400萬輛,接近2020年車企受疫情沖擊最嚴重時的水平。
在研究報告中,艾睿鉑指出,不僅芯片短缺給汽車業帶來重大沖擊,再加上多種原材料漲價、勞動力短缺等不利因素,今年全年汽車供應鏈面臨雪上加霜的局面。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觀點,現代汽車全球首席運營官穆諾茲認為,行業芯片短缺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并補充稱,8月和9月是“最艱難的幾個月”。豐田也看好今年底之后的增產,并維持本財年的業績預期不變。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從影響來看,四季度應該不會像三季度受到的沖擊那么大,三季度主要是馬來西亞那邊芯片供給暫時短缺造成的。現在已經處于逐步緩解的態勢中,其實供給已經相對正常化了,可能需求端的流通秩序還存在一些問題。整體而言,之后問題不會那么嚴重,到明年就可以完全緩解了。
無論如何,減產的預期下,車企的收入或許也不會太好看,艾睿鉑估算,受減產的影響,汽車大型企業的2021年營業收入合計將最多減少2100億美元。雖然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新車價格有所提高,但能挽回的僅為900億-1000億美元,減產必將成為大型車企的盈利阻力。
(北京商報記者 湯藝甜)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