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I與NeuroChat征集了近20個青年科學家們普遍非常感興趣的的認知科學問題,在全球范圍內邀請相關的資深學者回答這些問題,幫助青年科學家們了解行業頂尖的科研水平與發展概念,促進跨學科、跨地域的交流。
追問收到的第一個回復來自TCCI加州理工學院腦影像中心主任Ralph Adolphs教授,發表在追問官方公眾號nextquestion上。 Adolphs教授主要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神經和心理基礎,他的研究側重于探索人們如何從面部表情中識別、感知和處理情緒和其他社交線索。
問題一:近十年內,社會神經科學領域的最大突破是什么?
Ralph Adolphs教授:我認為過去十年,社會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是該領域的科學家開始利用其他學科發明的定量工具來解決社會神經科學中的許多問題。這里我想著重強調兩個技術方向:(1) 強化學習以及決策神經科學和神經經濟學科過往所開發的所有相關計算模型(我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John O'Doherty、Colin Camerer以及學院中的其他同事都是這方面的世界專家);(2) 計算機視覺和用于處理人臉的深度神經網絡(我自己的實驗室一直在使用這些技術,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Pietro Perona也是這方面的專家)??傊@些工具讓我們能夠建立人們如何感知他人的計算模型(臉部或身體姿態的哪些特征表示著某人是否值得信任或友好,等等),以及人們如何決定自己的行為,比如信任或不信任誰。
問題二:展望未來,社會神經科學領域的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
Ralph Adolphs教授:從我的角度來看,未來社會神經科學的兩個最大挑戰是真實世界(real-world context)和意識體驗(conscious experience)。首先是真實環境,雖然我們對大腦如何處理社會刺激和做出社會決策的建模和理解越來越好,但這些建模和理解仍然只是應用于實驗條件下研究人員控制的“玩具”模型上。對于真實環境中的實際社會行為,我們需要開發更多的工具,以納入真實世界中完整、豐富、有互動的環境。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可能需要更好地測量真實世界的社會行為,并積累更多的數據。而對于意識體驗,社會心理學中有影響力的人聲稱,社會心理學是對經驗的研究,有些人則認為社會神經科學亦是如此。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個人所關心的很多事情都涉及到我們與他人的經歷,所喚起的感受等。不僅僅是社會神經科學,這仍然是所有學科研究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之一,即大腦如何產生對社會世界(或任何東西)的意識體驗?
Adolphs教授的回答啟發了青年科學家們,在思考討論之后,他們繼續向Ralph Adolphs教授及相關領域的專家發起追問,進行了更深一層的探討。第二位回答提問的知名學者是紐約大學神經科學教授György Buzsáki,更多國際知名學者的回答正在收集中。
青年科學家們發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科研精神,充分利用了直接與資深學者的交流的機會,提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疑問、闡述了自己的研究觀點。圍繞這些青年學家關注的問題和資深學者的回答,TCCI還會組織追問研討會,期待在交流中產生更多思想的火花。
關于天橋腦科學研究院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是由陳天橋、雒芊芊夫婦私人出資10億美元創建的,旨在支持、推進全球范圍內腦科學研究,造福全人類。
TCCI一期投入5億元人民幣支持中國的腦科學研究,與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上海陳天橋腦健康研究所(又名TCCI轉化中心),致力于提升腦健康和腦疾病治療研究和成果轉化。后又與華山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等建立戰略合作設立了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投入相關技術的直接開發和研究。在國際上TCCI與加州理工學院合作成立TCCI加州理工研究院,設腦機接口、社交與決策神經科學、系統神經科學、分子與細胞神經科學、大腦成像、神經科學教育等多個中心,重點關注大腦基礎研究。TCCI還在全球持續支持了包括中國,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家神經科學年會。TCCI已經成為全球最知名和最大規模的支持人類腦科學研究的研究機構之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