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數與癌癥死亡人數均位居全球第一,全年新發癌癥人數為457萬人,占全球23.7%,全年癌癥死亡病例約為300萬例,占全球癌癥死亡總人數的30%。
一旦與癌癥交鋒,勝敗的關鍵就在于搶占先機。在癌癥演進過程中,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腫瘤患者治愈率,降低治療痛苦,改善預后及減輕經濟負擔最有效的途徑:
早期發現癌癥并介入診斷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接近90%
以肺癌為例,早期的五年生存率可達70%,晚期五年生存率僅5%
以肝癌為例,早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超過90%,晚期僅不到3%
篩查人群的癌癥死亡率相較未篩查人群降低46%
早期患者診療費比中晚期節省70%
數據再次證明,對于癌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加上定期防癌篩查習慣不管對于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庭都遠比中晚期發現癌癥的被動防守治療要更有效,及時和經濟。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這一防癌基本操作已是老生常談,而癌癥早檢的有效手段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尚顯陌生。
防癌常規操作——年度體檢
隨著經濟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體健康管理意識的加強,定期年度體檢已成為常規操作,不僅正規企業會將年度體檢納入員工福利保障計劃,自費購買和升級體檢套餐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2017年到2019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58%。
但,年年體檢就夠了么?
定期體檢對于慢病及輕癥管理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時發現身體潛在疾病,為健康敲響警鐘,但對癌癥的早期發現防治來說,體檢遠遠不夠。
癌癥的出現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即使每年體檢,或低分或高分的安然通過,也并非高枕無憂。看起來“問題不大”的體檢報告也不代表你的身體真的安然無恙。40周歲以上,患癌概率大幅提升,需要在每年的體檢中增加癌癥篩查相關的項目。
現有癌癥篩查手段
目前,權威指南推薦的癌癥篩查方法只有四種,大部分癌癥都沒有權威公認的篩查方法。
人類已經發現的癌癥種類多達50多種,大部分癌種沒有權威指南[7]推薦的癌癥篩查方法,癌癥早篩領域亟需便捷,精準的早期檢測技術,目前也有一些創新篩查技術的出現在逐步填補部分癌種早期檢測的空白,如多癌種液體活檢技術。相關早檢產品是腫瘤篩查中的一環,并不會取代其他篩查手段,而是一個補充,可以嵌入到現有的整個篩查場景里,為防癌之路提供更多助力。
防癌升級操作——液體活檢開啟癌癥早篩新時代
科技的不斷進步給抗癌路上的人類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癌癥的早期階段,雖無實體病灶,但血液中已存在了癌細胞更新后剝落的循環腫瘤DNA,液體活檢技術正是抓住了這一早期指標,通過簡單的抽血檢測來判斷體內是否存在癌癥信號,在實體腫瘤形成之前真正實現癌癥的早期發現。
目前,液體活檢技術已經應用到多個癌癥領域,更有多家公司投身于多癌種液體活檢領域,如美國Grail,燃石醫學等。其中,燃石醫學基于自主研發的ELSA-seq技術的泛癌種早檢研究成果多次亮相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及發表于《自然》雜志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正在開展的多項基于ELSA-seq技術的大型癌癥早檢研究也是目前國內僅有的經科技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和研究單位倫理委員會的審批的超萬人研究。燃石醫學旗下多癌種早檢產品僅需一管血,精準檢測六大中國高發病率、高致死率癌癥,不僅能發現體內早期癌癥信號,更能精準定位癌癥器官,安全,高效,便捷。
癌癥的防范,需要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樂觀的心態,完善的防癌意識,更少不了正確的選擇和決定,在不幸面前,液體活檢技術的出現為與癌癥的狹路相逢提供了更多搶占先機的機會,截獲躲在暗處的癌癥,讓其無所遁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