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各類消費領域,有顏有料的新國貨正在強勢崛起,與此同時“中國制造”也逐步正向“中國智造”轉變。在過去不少國人往往有這么一個認知觀念,覺得洋品牌才是高端品質的代名詞。為此他們在消費時往往更傾向于選擇傳統的國際品牌,甚至愿意為了一個電飯煲、馬桶蓋而漂洋過海、出國搶購。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品牌、國貨品質的強勢崛起,如今的消費趨勢已然正在從“洋氣”到“國潮”華麗轉身。在“產品為品牌賦能”的新形勢下,成長于互聯網經濟下的Z時代年輕消費者們,作為消費理性的新興消費群,他們不再甘心為純粹的品牌溢價而付費,而是愿意為心儀的品質國貨買單,品牌對他們消費選擇的影響正在逐漸弱化。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講,新國貨的流行與崛起,也是當代年輕消費者在品牌消費領域的理性回歸。
另一方面新國貨的興起,也離不開國產品牌自身的創新與發展。憑借長期以來對國內消費市場與消費群體的深刻洞察,很多優秀的新國貨品牌都充分發揮本了自己本土的優勢,將研發創新與用戶痛點高度接駁,致力于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從而完成了自己的品牌崛起。
中國衛浴企業的發展剪影 中國智造的蝶變升級
作為新國貨的倡導者——財經作家吳曉波通過長期的關注與實地的企業探訪,深度探究國潮背后的中國智造新趨勢,探索國貨崛起的無限可能。
吳曉波:“新國貨不是當下中國消費升級的產物,更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躍進的縮影。”2015年他曾經寫過一篇熱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直擊了當時整個中國制造“有體量、無品牌”的行業痛點,一度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熱議。然而同年他與恒潔的一次探訪結緣,則讓他從中看到了中國衛浴企業自身獨有的實力。
作為國產衛浴的代表品牌,恒潔專注產品的創新研發和品質打磨。明星產品恒潔Q9智能坐便器,擁有超過40項專利技術,智能翻蓋、一鍵旋鈕、恒凈除菌等滿足消費者對于健康、便捷、舒適、安全全方位的使用需求;行業首推六年質保,給予消費者對于衛浴智能產品品質和安心服務保障。在國外智能馬桶大行其道的時候,恒潔作為新國貨代表品牌,開始關注中國消費者的生活需求,在其對智能馬桶進行的可靠性試驗中,模擬中國各地域不同水質沖水情況下的產品效果,從而保證產品送到不同家庭、不同使用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且長久保持正常使用狀態。
而恒潔的創新發展,更有著強大的研發實力作支撐。經過長期技術投入和科研人才培養已經建了一套覆蓋衛浴全品類的創新研發體系。2021年10月,恒潔第三家技術創新研發中心正式啟用,至此恒潔已經擁有總面積超 6000㎡的研發實驗中心,全力服務衛浴產品創新技術研發及產品可靠性能檢測實驗。
在不久10月25日的恒潔新品發布會上,吳曉波也再度親臨現場見證恒潔這又一重大時刻,與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和部品產業分會秘書長胡亞南、恒潔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丁威一起,共同追溯了恒潔創新發展,展望了新國貨品牌未來的崛起藍圖。
在參觀恒潔全新研發中心后,吳曉波表示“中國衛浴的未來是要打品質持久戰。以恒潔為代表的國產衛浴在發展過程中仍需在研發創新、產品細節上下功夫,構建獨屬于自己的應用場景,并通過極致的產品和服務,在提升中國消費者的衛浴生活體驗的同時,重塑衛浴行業的品牌格局。而恒潔的成功是不僅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智造強勢崛起的大勢所趨。”
正如恒潔CEO丁威所說,“研發紅利是衛浴市場的最大紅利之一”作為國產衛浴創新發展的代表品牌,恒潔在本次發布會的現場重磅發布了多項領先科技和衛浴新品。其中R11智能一體機作為恒潔的核心衛浴品類,尤為引人矚目。作為恒潔智能“R時代”的代表作,恒潔R11智能一體機不僅憑借著驚艷的簡約設計,榮膺了紅點設計獎。同時它還搭載了水勁能沖水系統、恒凈除菌2.0技術等先進技術,以及感應翻蓋、高頻脈沖按摩等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再次彰顯恒潔作為智能衛浴代表品牌的實力。
作為新國貨的代表品牌,恒潔的創新始終立足于整個衛浴場景。針對衛浴五金難以潔凈的痛點,恒潔發布了全新的五金水凈技術,通過在產品表面鍍上特殊涂層,使水珠難以依附在產品表面,從而達到易清潔的效果。另一項是運用于恒潔浴室柜的木合金板材技術與御水生態木技術,浴室柜板材防水防潮性大大提升,升級衛浴產品使用體驗。這些領先于行業的創新與突破充分彰顯恒潔對于中國家庭衛浴空間的生活洞察以及專業服務能力。
與時代同行,和行業共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如今中國智造立足本土、沖向世界,已然是大勢所趨。堅持創新研發、堅守品質理念,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和品質升級不僅是恒潔的成功之道,也是中國智造走向世界舞臺的必由之路。未來我們也期待著更多的中國品牌繼續砥礪向前,用實力為中國智造代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