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熱消息:是什么影響了人類的六種情緒?影響人類情緒的是化學信息素嗎?

發布時間:2023-02-18 10:51:38 來源:宇宙小小百科 責任編輯:caobo

人是感情豐富的動物。一般認為人類的情緒可以分為六類:快樂、驚訝、恐懼、厭惡、憤怒和悲傷。但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只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驚訝)和憤怒(厭惡),而這四種情緒與人體內的化學激素有關。

人體內的快樂激素


(資料圖片)

人體內產生的快樂激素包括多巴胺、內啡肽等。

什么是多巴胺?它是一種能帶來能量和能量的神經傳導材料。它不僅可以控制人們的行為,而且可以參與愛情的過程,刺激異性情感的產生。此外,多巴胺在我們的身心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與快樂和滿足感有關。當我們經歷新的、令人興奮的或有挑戰性的事情時,多巴胺就會在大腦中分泌出來。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們可以感受到愛情的幸福。

研究表明,當人們高興時,大腦也會分泌另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換言之:人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腦內啡肽濃度的外在表現。受虐可以理解為內啡肽瓣膜與疼痛神經的錯誤連接引起的。運動和某些食物可以刺激腦垂體分泌內啡肽。

人腦中的恐懼感是如何產生的?

站在10米高的月臺上,走在漆黑的巷子里,人們可能心跳加快,后背冒冷汗。大腦是如何控制和調節這些恐懼反應的?瑞士科學家發現了大腦對恐懼反應的分子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于開發治療焦慮癥(如恐懼癥)的新藥。恐懼反應是由位于人腦深處的杏仁核控制的。杏仁核能夠從人腦的各個區域收集恐懼信息并組織這些信息。

當人們對這些信息的恐懼程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杏仁核內一個叫做“中央杏仁核”的神經元會向身體各個部位發出恐懼信號,人就會出現心跳加快、冷汗等恐懼反應。

悲傷壓抑會產生有害激素

不同情緒分泌的激素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例如,快樂時分泌的激素是有益的,而抑郁時分泌的激素則是有害的。當人悲傷時,體內有害激素增多,自然需要一種生理反應來平衡體內激素水平,而眼淚可能承擔起這樣一種排除體內過量激素的責任。

人們經常用“生氣失去理智”來形容一個人的憤怒。事實上,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大腦在這個時候失去了理智。可能是大腦中負責推理的部分缺乏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幫助,因此很難控制與憤怒有關的大腦部分的活動。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神經細胞需要使用5-羥色胺來傳遞信息,人體通常利用食物中的色氨酸合成5-羥色胺。研究人員讓志愿者在不同的日子吃富含色氨酸或缺乏色氨酸的食物,然后用圖片刺激他們大腦中的憤怒,并用核磁共振成像觀察他們大腦內部的反應。

結果顯示,在缺乏色氨酸的情況下,大腦的憤怒反應更難抑制,這導致血清素水平降低。對大腦活動的觀察表明,當5-羥色胺水平較低時,大腦中額葉和杏仁核之間的信號聯系減弱。杏仁核與憤怒有關,來自額葉的信號有助于控制憤怒。因此,在沒有5-羥色胺作為“信使”的情況下,額葉的“理性”很難控制杏仁核的“憤怒”。

為什么愛情難以永恒?

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論證,神經科學家發現,一對夫妻的愛情可以持續30個月左右,然后會轉化為親屬關系。這一結果無疑是對那些相信長期愛情的人的沉重打擊。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雖然多巴胺等化學物質的大量釋放會讓人產生愛的感覺,但我們的大腦不可能長時間持續釋放這些物質,因為只有當神經細胞受到新的刺激時才會興奮。

只要兩性之間的固定關系持續很長時間,就很難再興奮起來,難忘的愛情就會消失。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化學博士辛迪·尼科爾斯說,愛情實際上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由化學物質多巴胺促進。長時間后,人體會產生針對這些物質的抗體,大約兩年后,“雞尾酒”會失去作用。之后,雙方就不再有心跳和出汗,男女要么分手,要么讓愛情成為習慣。

運動為何能使人上癮?

運動本身可以促進人腦內啡肽的分泌。最典型的例子是長跑,我們稱之為跑步者的樂趣。長跑運動員會意識到在長跑的過程中,有一個美妙的時間點,通常稱之為桿位。在極限之前,人會覺得很累;一旦過了極點,身體就會充滿活力,又會感到興奮。這是因為當運動量超過一定階段時,人體會分泌內啡肽。在這一點上,繼續跑步很容易。

人為什么會感到恐懼?

恐懼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如果我們不害怕,我們就活不了那么久。沒有恐懼,我們會走進高速路,那里有汽車在超速行駛,我們會從屋頂上跳下來,我們會魯莽地碰毒蛇。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恐懼都是促進生存的本能。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當人們害怕某事時,他們會將這種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如果這樣一代人傳承下去,就會選擇恐懼的特征和對恐懼的反應,這有利于一個種族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和動物的恐懼有什么區別?動物可能只害怕特定的危險,而人類則害怕自己想象的災難。高度發達的人類大腦經常會制造出許多威脅其生存的怪物。

標簽: 化學信息素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