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讓“減量用藥”“減抗替抗”不再是一句漂亮話!養殖端要這樣做 | 陳昌福專欄

發布時間:2023-04-09 06:16:15 來源: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要真正實現農業農村部提出來的在水產養殖業中“減量用藥”的目標,就需要為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提供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科學數據,能讓水產養殖業者實現科學、精準地使用水產養殖用獸藥。

而建設“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就是實現“減量用藥”的“抓手”,對于幫助水產養殖業者實現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獸藥,尤其是各種抗微生物藥物,以及在農業農村部提出的“減量用藥”行動中,是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的。

因為水產養殖用獸藥的正確使用,是需要科學數據作為支撐的。而一些涉及到水產養殖用獸藥科學使用的技術參數,是需要我國的科學研究機構與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專業指導單位,利用“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等實驗研究條件,為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提供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數據的!如果沒有這些技術參數提供給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而只是單純地呼吁水產養殖業者“減量用藥”的話,所謂“減量用藥”也許就終將成為一句空話!

目前,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濫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現象,依然還是十分普遍的,需要一些是有實驗研究條件的單位與個人行動起來,只有在幫助水產養殖業者實現科學、精準地使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基礎上,才有望達成農業農村部提出的在水產養殖業中“減量用藥”的目標!

水產養殖中應當科學、精準地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摘要:在水產養殖中致病性細菌感染可以導致養殖魚類發生多種傳染性疾病,而水產養殖業者治療患病養殖魚類細菌性疾病最有效的藥物,依然是抗微生物藥物。如何減少抗微生物藥物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量,不僅是避免產生動物源致病菌耐藥性的需求,還是保障水產養殖產品質量安全的需求,也是確保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本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建設“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對于實現科學、精準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實現農業農村部提出的“減量用藥”目標中的作用。 關鍵詞:水產養殖;抗微生物藥物;科學用藥;精準用藥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霉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霉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微生物藥物——青霉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經過艱苦難努力,終于把青霉素提取出來制成了制服細菌感染的特效藥品。因為在戰爭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藥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1943年,這個消息傳到中國,當時還在抗日后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學朱既明,也從長霉的皮鞋上分離到了青霉菌,并且用這種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人類醫學從此進入抗微生物藥物時代。隨后,許多種類的抗微生物藥物相繼上市。由于青霉素等抗微生物藥物的問世,挽救了無數致病菌感染者的生命,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抗微生物藥物功不可沒。 然而,抗微生物藥物在控制病原菌感染的同時,也培養了各種致病菌對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drug resistance)。與青霉素一樣,人類每推出一種新的抗微生物藥物,致病菌就會獲得一種新的耐藥鍛煉,從而總是能獲得一種新的耐藥特征。而由于致病菌耐藥性增長又促使人類不得不研究開發更新的、對耐藥菌有抑菌效果的抗微生物藥物。結果就是抗微生物藥物類藥物在不斷地更新換代、類別不斷地增加、品種也越來越多,而致病菌耐藥性也在日益增強,耐藥機制在不斷翻新。盡管人類已經集中了大量財力、物力,窮盡了聰明才智,仍未能控制致病菌耐藥性的發展。在這場競爭中究竟最終鹿死誰手?至今也尚難見分曉。 目前,耐藥性致病菌引發的疾病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其中威脅最大的是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它們都是普通抗微生物藥物無法對付的“超級細菌,superbugs”。尤其是自2010年8月以來,國際上陸續報道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國、加拿大等地發現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更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 致病菌的耐藥性是由于各種抗微生物藥物的大量使用,致病菌為了加強其自身的防御能力,抵抗抗微生物藥物對自身的殺傷,從而對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降低甚至逐漸消失的現象。由于耐藥基因的傳代、轉移、傳播、擴散,導致耐藥致病菌越來越多,耐藥程度越來越嚴重,并且形成了多重耐藥性。這是一個伴隨著抗微生物藥物產生、應用、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的問題。 1 水產養殖動物致病性細菌的耐藥性問題自1945年,自有人利用磺胺類藥物成功地治療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的癤瘡病以來,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紅霉素、氨芐青霉素、恩諾沙星、噁喹酸等相繼在國內、外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治中應用。 抗微生物藥物治療成為防治水產養殖動物細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水產養殖用獸藥中抗微生物藥物的使用范圍和劑量的日益擴大,細菌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 很多細菌已由單藥耐藥性發展為多重耐藥性,致病性細菌長期與各種抗微生物藥物接觸,造成耐藥性的產生,且耐藥性不斷地增加。 早在1957年,在美國首次觀察到由耐磺胺藥的殺鮭氣單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引起的虹鱒流行性感染; 1971年在日本養殖的大麻哈魚(Oncorhynchus keta)中發生耐磺胺藥和耐氯霉素的殺鮭氣單胞菌引起的大規模流行性感染;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流行的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癥病原,嗜水氣單胞菌(A.hydrophila)對多種抗微生物藥物都有耐藥性。 近年來,我國關于水生動物致病菌對抗微生物藥物類藥物耐藥性的報道很多,所有結果都證明各種致病菌對抗微生物藥物已經產生了單藥耐藥性或者多重耐藥性。 同時,抗微生物藥物殘留于水產養殖動物食品中,同樣使人類因長期與抗微生物藥物接觸,導致人體內耐藥菌的增加,對各種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的逐漸增強。同時已經有研究結果證實,致病性細菌的耐藥性可以通過耐藥質粒(R+)在危害人類健康的菌群中、動物群中細菌和生態系統中細菌間相互傳遞,導致致病菌產生耐藥性。Clark(1998)的研究結果已經證實,魚類消化道中存在的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的耐藥性,可通過質粒傳遞給危害人類健康的霍亂弧菌,從而引起危害人類健康的感染性疾病,給人類感染癥的藥物治療帶來困難。 由于致病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抗微生物藥物的療效越來越低,使用標準給藥劑量已經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必須不斷地加大藥物劑量才可能有治療效果,甚至完全失去治療效果。耐藥菌的大量出現,致使抗微生物藥物的壽命也逐漸縮短,要求人類不斷地開發新的抗微生物藥物品種以克服致病性細菌的耐藥性。然而開發出一種新藥并非易事,研制化學合成抗菌藥周期也很長、技術要求高、投資大、且成功率較低。因此,對于致病性細菌的耐藥性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在不久的將來,人和動物的細菌性疾病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境地。 長期濫用抗微生物藥物導致的藥物殘留會使細菌發生基因突變或耐藥因子轉移,使部分病原生物產生抗藥性。1987年日本就有報道,引起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紅鰭病病原菌對藥物的平均耐藥率為69.4%;人工分離的大西洋鮭癤瘡病病原菌殺鮭氣單胞菌55.0%的菌株對土霉素有抗性,37.0%的菌株對噁喹酸有抗藥性。 2“減量用藥”是避免致病生物產生耐藥性的有效途徑與方法2.1如何實現水產養殖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減量用藥”?2021年10月25日,農業農村部頒布了《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方案(2021-2025年)》農牧發〔2021〕31號文件。在這份文件中,農業農村部再次強調了要在水產養殖中“減量用藥”的問題。 首先,要充分利用國家獸藥產品的追溯系統,監測分析獸用抗菌藥應用種類、數量、流向等情況,分析變化趨勢,及時地提出針對性預防濫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措施。 其次,要結合轄區內生產實際,制定實施年度養殖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加大檢測力度,及時掌握風險因子,控制各類食品中藥物殘留的風險。 其三,要建立完善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實驗室,健全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體系。制定實施年度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組織開展耐藥性監測,提升對致病性微生物耐藥性風險管控能力。 其實,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提倡“減量用藥”甚至“無抗養殖”,已經是多年來主管和技術推廣部門一直在努力推行的工作了。 然而,在我國的水產養殖過程中,真正做到“減量用藥”以及“無抗養殖”,可能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簡單明了的: 因為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疾病一旦發生后,會直接影響到水產養殖業者家人生活水平,讓他們為了實現“減量用藥”而不用藥物治療患病水產動物是不大可能的。 對于由各種致病性細菌引起的各種水產養殖動物的所謂傳染性疾病,迄今為止抗微生物藥物依然是效果良好的首先藥物。雖然我國農業農村部已經批準了大量中草藥配制的所謂中草藥水產養殖用獸藥,其說明書中的內容告訴這類藥物的使用者,可以用于對水產養殖動物這樣、那樣的細菌性疾病或寄生蟲病的治療。但是,使用過這類中草藥水產養殖用獸藥的人們可能都已經明白,依靠以純中草藥配制的中草藥水產養殖用獸藥,治療已經發生的水產動物細菌性或者寄生蟲引起的各種疾病,其良好效果是難以期待的! 最近,部分研究人員正在致力用于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的所謂“替抗產品”的開發,各種媒體上也出現了這類“替抗產品”的大量宣傳報道。客觀地講,至少絕大多數這類“替抗產品”是沒有宣傳中的效果的!所以,當我們呼吁在水產養殖業中實行“減量用藥”或者“無抗養殖”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我國的水產養殖業者們所面臨的現實狀況以及他們生計問題。否則,也是只能陷于空喊這些漂亮的口號了! 現在,農業農村部再次提出在養殖動物疾病防控中,要實現“減量用藥”的目標。如何才能做到既能解決水產養殖業者對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控中的用藥需求,又能達到減量用藥的目標呢?其實,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有一個“抓手”的,并且需要利用這個“抓手”解決好下面的幾個問題。 2.2建設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是實現“減量用藥”的“抓手”迄今為止,我們前全國各地建設了一些“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事實證明這些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是實現水產養殖中“減量用藥”的最好“抓手”。 建設這種“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實驗用儀器與設備比較簡單:超凈工作臺、高壓滅菌鍋、恒溫培養箱、干燥箱、普通冰箱、解剖鏡、光學顯微鏡、電子天平、移液搶、電爐、蒸餾水器、恒溫水浴鍋、解剖器具、各種規格的水族箱若干個等。 實驗室消耗品也比較容易獲得:移液槍吸頭、吸頭盒、移液器架、三角玻璃燒瓶、玻璃燒杯、培養皿、玻璃試管、三角玻璃涂布棒、接種環(針)、溫度計、酒精燈、試管架、香柏油瓶、玻璃注射器、牛津杯、濾菌器、試管刷、抹布、橡皮筋、稱量紙、擦鏡紙、牛角勺記號筆、蒸餾水瓶、玻璃蒸餾水瓶、容量瓶、量筒、玻璃廣口瓶、脫脂棉、紗布、香柏油雙層瓶、解剖盤、血凝版、三角瓶塞等。 常用的培養基與藥品主要有:腦心浸液培養基(BHI)、腦心浸液瓊脂培養基(BHIA)、氯化鈉、鹽酸、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洗滌劑、氫氧化鈉、無水酒精、95%酒精、二甲苯香柏油、瓊脂粉等。 購置上述的儀器、設備與實驗室消耗品,大約需要2.8~3.5萬元左右的經費。有了上述這些儀器、設備和耗材后,再配置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就可以順利開展疾病的準確診斷、適宜藥物的篩選以及精準確定藥物的使用劑量等一些內容的工作了。也只有建設了這種“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才有可能利用實驗室的基本條件,解決水產養殖業者面臨的下面的幾個實際問題。 2.3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獸藥”,才是實現“減量用藥”的基礎在我們沒有找到能夠替代抗微生物藥物的產品之前(替抗的途徑有很多,人們也正在努力,但是,現狀依然是在探索中),既能幫助水產養殖業者控制各種細菌性傳染病,又能做到“減量用藥”和避免抗微生物藥物對養殖環境和水產品污染,做到“精準用藥”就是基礎。 據我們所知,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日本人是做的比較好的。日本在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細菌性疾病中,不僅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種類較我國多,而且用抗微生物藥物治療水產動物細菌性疾病的時間也較我國長。但是,根據日本學者目前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無論是水產養殖動物的病原菌對各種抗微生物藥物產生耐藥性狀況,還是水產品中抗微生物藥物的藥物殘留問題,均沒有我國的此類情況嚴峻。究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幾十年來,日本人一直在堅持做水產養殖動物致病菌的藥物敏感性變化的連續監測工作。同時,賦予全國的“水產防疫士”(相當于我國的“水生動物執業獸醫”)相應的用藥權力,讓他們可以根據致病菌對抗微生物藥物的敏感性,靈活地調節抗微生物藥物類“水產醫藥品”(相當于我國的水產養殖用獸藥)的使用劑量來治療不同地方發生的水產動物細菌性疾病。 我國的農業農村部已經下達了“動物源細菌耐藥性檢測計劃”,切實弄清動物源性致病菌對各種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變化狀況,科學地指導水產養殖業者做到精準使用抗微生物藥物,才是避免盲目、濫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有效對策。在不知道各種致病菌對各種抗微生物藥物藥物敏感性的前提下,盲目甚至濫用抗微生物藥物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行動起來,按照農業農村部頒布的“動物源細菌耐藥性檢測計劃”,做好對水產養殖動物致病菌耐藥性變化狀況的監測,科學地指導水產養殖業者在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細菌性疾病,做到精準使用抗微生物藥物類漁藥,是減少抗微生物藥物用量的重要途徑。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依然只是堅持空喊“減量用藥”的口號而沒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國濫用藥的問題是不可能獲得改善的! 2.4科學、精準使用抗微生物藥物,拒絕使用假冒偽劣水產養殖用獸藥毋庸諱言,即使是同一種類的水產養殖用獸藥,由不同公司制備出來的產品質量可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這是因為能影響到水產養殖用獸藥質量與功能的因素的確是有很多。而對于使用這些水產養殖用獸藥水產養殖業者而言,如果一種水產養殖用獸藥因為某種原因,使用功能不能滿足有效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需要,就不僅會導致水產養殖動物因病造成的經濟損失,而且也就難以實現“減量用藥”的目標了。 如果能充分利用“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的條件,采用在疾病診斷過程中,從患病水產養殖動物中分離獲得的致病菌菌株,完成對水產用抗菌類水產養殖用獸藥的抑、殺菌試驗,應用獲得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通過評價各種水產用抗菌類水產養殖用獸藥的功能,選擇到功能良好的藥物供水產養殖業者使用,就可以避免他們使用假、冒、偽、劣的抗菌類水產養殖用獸藥,保證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細菌性疾病的效果。 采用上述同樣的方法,可以用于對水產用消毒劑和殺蟲藥物功效的監測和評價,即利用“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的條件,完成對養殖水體中細菌的殺菌效果評價試驗,就可以根據殺菌效率評價水產用消毒劑的殺菌功能,根據產品的真實殺菌功能,選擇水產用消毒劑并按照其真實的殺菌功能使用藥物,就可以避免選用假冒偽劣的水產用消毒,同是也能保證消毒效果。 綜上所述,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控和減少因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疾病的危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在水產養殖動物疾病已經發生后,在要求他們不使用治療疾病的藥物,是不大可能的。為了避免水產養殖業者濫用水產養殖用藥物,實現農業農村部提出的“減量用藥”的目標,就需要有一個可以實現“減量用藥”的“抓手”,這個“抓手”就是建設“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 利用這個“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診療簡易實驗室”中的條件,可以幫助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解決難以準確診斷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問題,難以篩選適宜的水產養殖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問題,以及難以根據致病生物對藥物的敏感性,做到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問題。只有幫助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解決了準確診斷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問題,篩選適宜的水產養殖用水產養殖用獸藥的問題,以及幫助其檢測了致病生物對藥物敏感性的問題,他們才有可能做到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水產養殖用獸藥。也只有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做到了科學、精準使用水產養殖用水產養殖用獸藥,實現“減量用藥”的目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于農財寶典(ncbd0000),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華中農業大學 陳昌福,武漢科研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周鑫軍

編輯:鄭燕云(微信號zhengyyun11,新聞爆料、轉載授權請加微信)

熱點回顧

推薦關注活動信息

水產人為“大國漁業”加油!

“點贊”+“在看”↓↓↓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