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 訥言
近日,位于紅塔區大營街街道赤馬社區廣衛村的王家宅馬幫文化展示研究基地開館。該基地通過講述云南馬幫通商道路、玉溪地區知名馬幫、馬幫商號、客棧、馬店、運送貨物、馬幫名人的相關內容,以馬幫文化脈絡為主線,融合赤馬社區村史溯源等內容,在靜態展示的同時,打造“活著的馬幫”互動式演出,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馬幫文化。(詳見5月8日本報第六版相關報道)
類似的新聞常見諸媒體,反映出政府在保護鄉村文物的同時,更注重文物的活化利用,以助力鄉村振興。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文化之幸。
玉溪是連接滇中與滇南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云南境內的重要節點之一。千百年來,依托當地自然資源、交通優勢,造就了絢麗多彩、特色鮮明的人文歷史,至今還遺留了包括鄉村文物在內的不少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把鄉村文物保護好、利用好,把文明鄉風傳承好、弘揚好,這是鄉村振興和鄉村社會治理中應予重視的問題。保護,只是讓鄉村文物“活著”;利用,則是讓鄉村文物在“活著”的前提下,不斷煥發生機,更好地“活下去”。
鄉村文物一方面承載著當地的集體記憶,通過可視化的“物”的形態,凝聚著村民的共同體意識;另一方面也具有不同等級的文物價值。要保護、利用好鄉村文物,讓其更好、更長遠地發揮多重效益,愚以為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重視。
深挖其多重價值。無論是保護還是活化利用,前提是充分了解鄉村文物價值,包括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等。綜合運用經驗判斷、史料研究、田野調查、現代科技手段、多學科綜合分析等方式,深挖其內在價值和衍生價值,為在保護中實現其價值轉換打下基礎。
以文物為載體,講好本土故事。鄉村文物多重價值轉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做好價值闡釋工作。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策劃包裝出不同的“輸出”模式,講好文物故事,突出故事性、趣味性、互動性、可拓展性,給予受眾良好的現場體驗,打造鄉村特色文化IP。
培土壯根,經濟反哺文化。要實現鄉村文物活化利用,需要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尋找其與當地產業發展的結合點,創新載體形式,豐富場景業態,促進其價值轉化,以“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以經濟發展成果反哺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