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如果算是偉人,那么,偉人可就多了。他是不是偉人,只要從清朝是如何從不弱變弱的過程中作用就能看得出來出來。
(1)李鴻章對于中國由"不弱"變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進入1860年后,清廷已經躲過了1850年代的全國性危局,到了1870年全國基本已經進入"再建設"時期,而且隨著"洋務運動"興起,"同治中興"這種觀點雖然屬于"名不符實",但是,同光時期國防、經濟等全面恢復是不爭的事實。
【資料圖】
同時,外國列強間的矛盾在中國方面也處于柔和狀態,國內外發展都相當不錯。這時,李鴻章在三個方面做了錯誤選擇:第一放棄新疆主張;第二與左宗棠發生海防爭論;第三中法戰爭中的作為。
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清廷失去了"最好的一次自強"機會。
(2)以李鴻章"買買買"政策看李鴻章的主張是不利于發展、自強、自保的錯誤政策
1866年,左宗棠主張創立中國人自己的建造西式戰艦的福州船政局。李鴻章則聯合英國人、法國政府官員(請注意在這個問題上法國政府與軍事當局見解不一)地反對,李鴻章一直主張:中國人建造不了西式戰艦,只能請英國人開辦,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切都是買買買。
最終,在福州船政局內培養出第一批輪船、戰艦駕駛人才、第一批海軍指揮人才、第一批電報技術人才。其馬尾造船廠的造船技術也屬于亞洲一流,能夠建造出當時二三流的戰艦,雖然比英法德、奧匈等國的戰艦制造技術還比較遠,但可以說基本技術已經完全具備。
只不過后來,因為左宗棠去世后,"買買買"思想成文清廷絕對主流。造成,馬尾造船廠的技術總工不得不向李鴻章、清廷立軍令狀:如果建造出的同級別(兩三千噸級)戰艦的成本、技術比英法造出來的高、差,自己愿受軍法處置!
結果如何?還是買了。因此,從1890年代開始,基本上中國的自主技術一直在原地踏步,再加上英法等國的技術擠壓等,到民國時期,我國的戰艦建造技術與西方的差距反而比清朝還要差。
(3)李鴻章做出了怎樣的成績?幾乎沒有。而且其政策不僅不會救也不會延緩清朝的存亡,更對未來后世副作用巨大
因為失去民族自信心,李鴻章的表現就是在國際問題上喜歡用"以夷制夷"的方式,左宗棠雖然也用"以夷制夷"但并不明顯,他喜歡用"自己的力量"。
在此處,經常有人說李鴻章多么多么睿智。但問題是,左李都在的時期,中國并非弱國!左公去世后,中國才逐漸在慈禧指揮、李鴻章幫襯并執行下越來越弱。直到甲午戰敗。
那么,在這一過程中,李鴻章貪腐問題我們都不說。李鴻章、李鴻章家族、李鴻章親信的各類問題,例如甲午戰爭中通倭問題我們都不講。李鴻章與沙俄之間的三件"受賄疑云"我們都不談。李鴻章主持的洋務企業其實都是清政府開辦的企業,靠著清朝給的政策都不能盈利,卻人浮于事、貪腐遍地等問題,我們都不掀開。
如此等等,僅談1885年之前,中國并不弱的時候,就可以看出:李鴻章是不是什么偉人,夠不夠資格。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