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互聯網體育O2O公司“健康貓”爆雷 “貓膩”如何變成“貓糧”?

發布時間:2020-04-15 09:14: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caobo

“雖然我沒退役,但要為未來打算。” 一邊在體工隊當運動員一邊在高校讀書的王坤見過很多運動員退役后的無奈,專業無法幫助他們補齊脫離社會、缺少文化教育的短板,尤其沒拿到成績的運動員,很難有資本開啟新的生活。

2016年,她加入“健康貓”,但她發現,通過這個平臺約課的人并不多,基本都是私教自己約、自己上。她嘗試過帶課時向學員推薦“健康貓”,但不少人嫌下載麻煩,情愿“我把錢給你,你替我約吧”,有時帶一班小朋友,推廣就更難實現。王坤逐漸接受了這個平臺流行的“規則”。

但從一開始,丁一就知道這個平臺“賺錢”的功能。2015年“健康貓”剛成立,學校里就不斷出現邀請加入App的驗證碼,丁一起初覺得是騙局,后來發現發送邀請的不僅是同學,還有老師,“又能帶課又能賺補貼,試試吧”。

但加入公司后,“大象哥”給出的商業模式更加吸引丁一,“這是畢業前就能參與體育產業的好機會,既能掙錢又能得到鍛煉。”在他看來,一開始不覺得公司在賣概念,后來又看到公司對共享跑步機、精武門等賽事的推廣,覺得為公司“沖業績”就理所應當。

丁一覺得,當其他同學還在靠替人打字等與體育無關的方式打工時,他已經跟隨“健康貓”成為體育產業大潮的弄潮兒,他每天在朋友圈分享公司的消息,“感覺像一個有理想、在拼搏的年輕人”。

當用光積蓄無法投入時,信用卡就成了救星,最關鍵是App上開通了借貸平臺,“我貸款后,每天制定一個沖業績的目標。”但公司的項目越來越多,丁一便拿出包括國家體育總局官網在內多家媒體對“健康貓”相關項目的報道、知名人士參與的證明、公司到多所高校宣講的信息等“佐證”,找父母聊自己想參與的“事業”,他的“上進”輕易獲得了父母的資金支持。

他沒想到,讓他枕出夢想的黃粱竟如此昂貴,“不敢見親戚朋友,也不敢相信任何人了。”

相對丁一和王坤的“情結”,“健康貓”于楊亮而言“更像一款針對體育人的理財產品”。還沒畢業時,他就從老師那兒接觸到“健康貓”,一開始,補貼高達15%,并且以3天為提款周期,吸引了大量老師和學生,但平臺上的私教還只能發布1對1課程。

“我自己支付、評價每天要花兩個小時”,但到2016年,平臺新增了1對多的團課,一次課時可以容納200人,即便補貼調低,2017年出現的“健康貓助手”刷單軟件也幫楊亮完成了“一鍵約課”。

財富如潮猛漲,加上公司微信群里經常出現的“大象哥與領導合影、媒體報道、項目獲得銀行授信”等消息,已經當中學體育老師的楊亮感覺像在炒一支永遠不會跌的股票,暢想著美好的生活,“也許可以要二胎。”

但一夜間,他便陷入需要賣房、抵押車的境地,回想起來,他幾乎是踩著“健康貓”鋪好的磚石一步步走向深淵,他成最早去廣州報案的北京私教,也給相關部門反映過情況,“全世界都知道我欠了好幾百萬元。”楊亮后悔自己的貪心,更不愿成為“老賴”,“希望這件事的處理結果還能給我一點生活下去的希望。”

“貓膩”如何變成“貓糧”

這份“事業”會不會不靠譜?面對高額的補貼,丁一也曾懷疑。但“大象哥”及平臺高層常以約車軟件為例解釋:“一開始,司機接單返利也很高啊,我們和人家是一樣的,以后返利也會降低。”

現實如此,據媒體報道,2015年6月1日之后,“健康貓”給私教用戶的補貼從15%降低至5%,2017年一度降低至1.5%,而提現周期亦從3日最終延長至10日,但從今年2月開始,“健康貓”對私教用戶的補貼一度回升至15%,之后又相繼回落到10%和8%左右。

降低補貼讓丁一消除懷疑,以至于今年在有了團課的基礎上還回升補貼也未能讓他再起疑,“我建議公司不要給那么高補貼,不利于長遠發展。”丁一篤定自己是這個創業團隊的一員,但他得到的回應是公司要的就是數據,補貼可以“燒”給大家,上市后錢就回來了。

標簽: 健康貓

上一篇:特朗普“禁穆令”引全球批評聲浪 中東國家欲強硬應對
下一篇:“短信轟炸機”猖狂 驗證碼竟成騷擾工具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