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互聯網體育O2O公司“健康貓”爆雷 “貓膩”如何變成“貓糧”?

發布時間:2020-04-15 09:14: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caobo

“合情合理,公司要的是數據,給我們的補貼是回報。”吳梅認可這套邏輯,也表示給公司“沖業績”的方式是平臺層層傳授的。一開始,她對這個虛擬世界感到懷疑,但公司相繼出現一系列線下業務,如小象運動跑步機、精武門綜合格斗賽事等,“且項目的合作平臺也不小,有的項目還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肯定”。

更重要是,她自己也接受過平臺的瑜伽培訓,“有了一技之長”,自然也相信公司的線下生活館項目可以幫她創業。

有背景、有實踐,吳梅表示“當時已經把健康貓當作職業信仰并不夸張”,以至于大部分私教眼中“賊喊捉賊”的一幕發生時,她還堅定站在平臺一邊。

8月10日,大象公司發表公告表示,“健康貓”部分私教用戶“利用刷單軟件、伙同他人等方式,在公司推廣期間,利用公司補貼政策,惡意套現”,以此為由已向廣州市天河公安分局報案。“我并不知道‘刷單’就是指公司說的‘沖業績’,以為真的有人詆毀、搞破壞。”

這次對立,發生在私教無法提取補貼及自己投入的課時費近3個月后。中學體育老師張丹表示,所謂“和解協議”,就是讓私教承認刷單行為,扣除全部補貼和70%本金,盡管知道“這是一個不平等的協議”,但“不簽協議就完全拿不到錢”的后果,還是讓張丹悄悄簽下名字。

“我是今年過完年才進來的,那時候陸續有人說提現困難,但公司說是技術問題,那時候補貼非常高了,后來又傳出要為上市沖數據,很多新用戶就是這時進入的”。

“沖業績”的模式,讓不少體育圈外的人也想分一杯羹,“網購平臺上辦個假的證件就可以加入,還能買小號擴大買課數量。”王坤透露。

此前,“健康貓”曾出現過幾次提現困難的情況,“但每次都順利解決,所以晚幾天也沒關系。”楊亮回憶,以往順利度過的“難關”增強了他對平臺的信任,因此,今年5月,“健康貓”不斷出現無法提現的緊張氣氛時,他依然選擇“慷慨解囊”。

如他所料,6月10日,公司宣布拿到C輪5億元融資。可8月10日公司發布的公告突然敲醒了楊亮,“我知道被騙了。”

半個月不到,8月27日,“健康貓”事件被警方定性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至9月30日變成“涉嫌集資詐騙罪”。

難以抹去的陰影

“涉嫌集資詐騙罪已經屬于刑事案件。”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馬法超對記者表示,因此案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犯罪性質惡劣,從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到移送檢察機關起訴,再到審判機關審理宣判,“私教”們最終得到明確結果還需有較長時間的等待,“快則一年,慢則兩三年甚至更久。”

此前本案中糾結的“刷單”問題,馬法超表示,如果僅考慮私教作為此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則他們不需承擔法律責任,但其行為本身不可取。

尤其對尚未步入社會的學生而言,他們法律素養薄弱,風險意識較差,且有快速致富的沖動,加上相關部門及明星的站臺,周邊相關人士的慫恿或默許,再加上許多打著“互利”旗號、利用學生不成熟心態收取高額利息的網絡借貸平臺支持,才會讓那么多學生掉進“健康貓”的陷阱。

最令馬法超痛心的是,在“健康貓”事件中受害的大部分是體育人,“46號文發布后,體育產業到了快速增長期,很多企業和資金都開始關注體育,但這過程中泥沙俱下,存在很多泡沫,尤其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初期,法律制度、政策環境、人員素質都不是很成熟的階段,不少進入者抱著圈錢的目的才闖入體育產業圈,這種錯誤的出發點就容易造成今天這樣的悲劇。”

在他看來,很多體育人在產業發展中還很稚嫩,本身掌握的知識技能遠不能勝任產業經營的要求,“健康貓的事情無疑給發展中的體育產業潑了一盆冷水。”

“就因為它的發展理念是幫助體育人就業、創業。如果單純是投資,我不會義無反顧到借貸也要參與,他利用了體育人做體育產業的情懷。”

吳梅表示,在“健康貓”的教訓里,體育人受到了極大傷害,但她希望不會因此澆滅外界對體育產業的熱情,“我們希望能得到更多相關部門、學校和社會的關注,提醒大家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對創業風險的判斷能力,更希望學校能在學費等問題上給予時間寬限等幫扶政策,讓大家別沒了盼頭。”

還沒退役的王坤每個月有兩三千元的工資,目前負債30萬元,曾經辦的8張信用卡,現在只能透支額度倒騰來還,而不少像他一樣到了退役年齡的運動員,選擇繼續征戰幾年,“退役后面臨食宿等問題,就更難還了。

張丹則白天無心上課,回家還要裝成一副沒事兒人的模樣,“不讓家人操心。”吳梅則在醒悟受騙后一氣之下狂刪朋友圈,“我真是典型被賣了還替人數錢的人。”但想到自己3年把“健康貓”當事業做的辛苦,她把刪除變成分組,“僅自己可見”。

(文中私教均為化名)

標簽: 健康貓

上一篇:特朗普“禁穆令”引全球批評聲浪 中東國家欲強硬應對
下一篇:“短信轟炸機”猖狂 驗證碼竟成騷擾工具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