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互聯網“老大”的較量 阿里與騰訊市值對飚

發布時間:2020-07-15 13:28:40 來源:電商報 責任編輯:caobo

“老大”輪流做,今天到我家。最近一周以來,阿里、騰訊的市值交替上升,出現了昨天你超我,今天我超你的罕見現象。

市值對飚

阿里與騰訊之間關于互聯網“老大”的較量,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但一直到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之后,這種互聯網“老大”之間的較量才更加直觀,更加激烈。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當日就以突破4萬億港元的市值將騰訊擠下了“港股王座”,此后港股市場成為了這兩大巨頭一爭長短的舞臺。

2019年正值阿里巴巴二十周年,伴隨著馬云的退隱,阿里巴巴完成了領導人的交替,這是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回頭去看阿里巴巴去年的歷程,可以發現,在馬云退隱之后,阿里巴巴通過“超預期的財報”+“超預期的雙11戰績”+“勢不可擋的二次上市”三大連招取得了新時代的夢幻開局。

精心策劃之下,阿里巴巴不僅平穩的度過了磨合期,而且在聲譽、市場認可度方面都達到了巔峰,反映在市值上,阿里逐漸拉開了與騰訊之間的距離。

在成功二次上市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阿里的市值穩居國內互聯網企業第一。2019年12月,阿里的市值一度超越騰訊達1萬億港元。

半年后,也就是2020年的6月份,這種形勢有了巨大的改變,蟄伏了許久的騰訊以令人難以預料的方式實現“逆襲”。

3月份,騰訊的市值一度低于3.2萬億港元,與阿里的差距在5千億港元左右徘徊。5月份騰訊發布超預期的一季度財報之后,其股價開始逐漸上揚,與阿里巴巴的差距越來越小。

6月份,騰訊突然間頻繁加碼電商,先是在QQ內測電商“三件套”,后又上線“微小店”,引起市場焦點關注。結合微信小程序在電商領域的入局,此前一直在電商領域難以得門而入的騰訊已經掌握了以社交入局電商的訣竅。

在這樣的利好助推之下,騰訊股價在6月22日重返470港元關口,市值突破4.5萬億港元,與阿里只有一步之遙。此后在6月23日,騰訊市值達到4.68億港元,超越阿里巴巴,但并沒有拉開差距。

此后,令所有網民喜聞樂見的“騰訊狀告老干媽”事件將騰訊推上了風口浪尖,“南山必勝客”顏面掃地,但是騰訊卻抓住機會,以一波詼諧的自黑逗樂全網,成功扭轉形象。

這一次成功的自黑,讓騰訊的市場認可度迎來新高。此后騰訊股價再次上漲,拉動市值在7月3日站上了5萬億港元的歷史高點,與阿里巴巴拉開近4千億港元的差距。

從去年底落后1萬億港元,到后期的領先4千億港元,騰訊成功的以一波“自黑”實現了逆襲,重新回到互聯網老大的寶座。但是沒想到,騰訊屁股還沒坐熱,阿里巴巴就已經迎頭趕上。

4千億港元的差距,已經比不少企業的總市值還高,但阿里只用了2天的時間就抹平了這種差距。7月7日,阿里巴巴市值站上5萬億港元,超越騰訊,重返港股市值第一。

兩大巨頭的市值都站上5萬億港元之后,彼此短時間都沒能拉開差距,然后上演了市值對飚,昨天你超我,今天我超你的戲碼。

最新數據顯示,在昨日騰訊再次超越阿里之后,截止7月9日,阿里大漲10%,總市值以5.61萬億港元領先騰訊的5.38萬億港元。

這場市值對飚,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但阿里與騰訊之間的較量,卻來到了關鍵時刻。

阿里破局合圍

在阿里與騰訊在市值上“纏斗”的時間里,京東的市值一舉沖上了1千億美元,成為國內第5家千億美元市值的互聯網企業。在京東之前實現這一目標的,是拼多多、美團、騰訊、阿里巴巴。

眾所周知,騰訊是美團、拼多多、京東的重要股東,這樣一來,超千億美元的互聯網企業中,已經有四家為“騰訊系”。形勢上看阿里已經難占優勢。

如今這種格局的形成,與阿里及騰訊截然不同的投資風格有關。在大部分的投資中,騰訊的投資入股更像是“交朋友”,而阿里的投資入股則更像是“收小弟”。

正是這種差別,令當初的美團轉投騰訊,最終導致了今天這種局面,從這個角度來看,失去美團大概是阿里巴巴近十年來最大的失誤。

但是對阿里來說,這種局面并非無法破解。騰訊的“交朋友”式投資,固然容易形成聯盟,但是這種聯盟比較松散,難以形成合力,甚至京東和拼多多本身就是各自的主要競爭對手。

所以對阿里來說,所謂的被合圍的困境,主要是社交流量方面的困境。需要突破的依然是騰訊,而要突破騰訊,就要抓住騰訊的薄弱點。

騰訊的王牌是社交流量,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騰訊最大的優勢,也可能也是最大的劣勢。在這方面,阿里雖然已經通過釘釘撬動突破口,但依然與微信有很大的差距,難以給核心業務帶來新流量。

但騰訊系的社交流量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局限性,那就是影響力主要在國內,并且在國際市場,騰訊面臨非同小可的阻力。

而在市值雙雙突破5萬億港元的情況下,阿里、騰訊的體量早已經不能局限于國內。微軟、亞馬遜、谷歌那樣的全球性企業才是阿里和騰訊的模板。這就意味著,未來無論如何發展,阿里、騰訊必然要經歷全球化的過程。

只要在國際化方面作出突破,那阿里不但將突破流量困境,開辟新的流量池,還可以獲得新的增量。

最后,在國內阿里也并非毫無優勢,起碼在新業務、新增量的云服務方面,阿里依然有主導地位。

如果將騰訊系的合圍看成一個局,那國際市場的布局,也許會是決定未來走勢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退隱的阿里創始人馬云今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表示,人類的資源、能力和知識應該用來加強溝通和合作,而不是制造隔閡,甚至擴大分歧。

對于騰訊和阿里來說,如今更多的將精力放在了對立之上,但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國內真的一山不容二虎嗎?答案可能并非那么絕對,那如果不再制造隔閡和分歧,雙方協同合作,是否可以創造更大的奇跡?

標簽: 阿里巴巴 阿里 市值 騰訊

上一篇:首批25家科創板將迎來集中解禁期 7月科創板解禁市值逾2200億元
下一篇:天眼查:我國平均每天新增游戲企業百余家 每天新增122家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