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開、心心,爸爸帶你們出去放風箏如何?”爸爸站在陽臺伸手感應著外面的風笑道,“今天這天保準風箏能飛的高高的!”
“好呀,好呀!”心心開心地拍著手,興致滿滿。
“爸爸,有人說風箏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真的嗎?”一家三口走出家門的時候,開開有點小興奮地問道。
“嗯,確實可以這么說。”爸爸笑道。
“風箏難道不是玩具么?”心心看著爸爸手中的風箏困惑的問道。
“在古代,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對風箏的叫法各不相同,比較多的叫法如北方的紙鳶、南方的紙鷂。鳶和鷂其實指的都是一種鷂鷹,這種鳥在空中飛行的樣子和風箏相似,因此人們便將風箏稱之為紙鷂或紙鳶。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才有了風箏這個名字。”爸爸介紹道,“除了名字多樣,風箏的起源也說法不一。比如清代作家曹雪芹認為風箏源于春秋時期的木鳶。還有傳說楚漢相爭,韓信為了瓦解楚軍斗智,制造了一個牛皮大風箏,載著善吹笛的樂者飛到楚軍上空,吹奏楚曲,引發楚軍思鄉之情,無心打仗,從而潰不成軍。”
“這難道是……四面楚歌?”開開問道。
“呵呵,差不多。”爸爸點頭笑道。
“風箏這么小怎么可能有人站在上面?”心心指著風箏說道,“那要做多大一個風箏呀!”
“所以才是傳說么!不過南北朝時有個‘羊車兒獻策作紙鳶’的故事,講的是南朝蕭梁時,侯景叛亂,包圍了京都建康,攻破了外城,皇帝百官都被困于臺城內,與援軍音訊隔絕。這時一個叫羊車兒的人獻策,在幾十個風箏上題寫求援信,借西北風放出城,希望將消息送到援軍手中。”爸爸繼續說道,“根據風箏最初被稱作紙鳶來說,其發明時間應該在造紙術發明并普及后,所以公元549年梁太子蕭綱放風箏求援軍的說法可能更合理。因此推測風箏誕生的大致時間是魏晉時期,最開始并非用于游樂,而是用在軍事上的。”
“哦,原來是這樣。那風箏是什么時候走進千家萬戶的?”開開問道。
“唐朝時,放風箏就已經是相當普遍的活動啦!那個時候不論民間還是宮廷,大家都對風箏有濃厚的興趣。唐代風箏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宮廷風箏有的還用絲絹扎制。到了宋代,風箏就更加流行了。到了明朝,有人在風箏上安裝火藥,點燃盤香放飛到敵營上空,盤香燃盡點燃引信,火藥立即爆炸,這便是有名的‘神火飛鴉’,也可算是一種火箭了呢!”爸爸笑道,“傳說明朝有人在一把椅子上裝上47支大火箭,然后人坐在椅子上,兩手各拿一只大風箏,點燃火箭試圖飛天。”
“那不是要炸死啦!”心心吃驚地叫道。
“呵呵,是的。但不論是傳說還是書籍記載,風箏確實可以算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三人停在公園空地上,爸爸笑道,“目的地到了,故事也講完了,爸爸來教你們放風箏吧!”
【知識卡】風箏: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古時風箏有很多稱呼,比如紙鷂、紙鳶。除了名字外,風箏的來源也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源于古代機關大家所制作的木鳶,一說源于楚漢相爭時,韓信的軍事之用,同樣用于軍事做法的,還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鳶”的故事。目前來說,較為認可的是風箏誕生在魏晉時期,盛行于唐宋,放風箏成為家喻戶曉的娛樂活動。明朝有人甚至利用風箏試圖飛天,可以說風箏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