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熱文:跟隨恐龍尋找“食物”

發布時間:2022-06-26 05:48:58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相關資料圖)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在大約7500萬年前走遍如今的北美洲,那么無論走到哪里,你都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恐龍物種。在北美洲西部發現的這個時期的恐龍化石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而這一直困擾著古生物學家。有些人認為,山脈或河流可能將演化中的恐龍種群相互分隔開,從而導致了更高的物種多樣性。但是,一項新研究卻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性。在一篇發表于《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雜志的報道中,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或許能從草食性恐龍當時的飲食中獲取一些答案。

古生物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恐龍化石中的同位素來調查恐龍的飲食,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以主要食用蕨類和針葉樹的草食性恐龍為例,在這些植物中,氧、碳和鍶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比值。研究人員已經知道,每一種植物所對應的不同同位素的比值,以及這些植物各自生長的地點。因此,檢測恐龍化石中的同位素,不僅可以讓科學家了解這些恐龍曾經吃了些什么,還能知道它們是在哪里找到食物的。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這項新研究中,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托馬斯·卡倫(Thomas Cullen)和同事研究了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奧爾德曼組(Oldman Formation)的角龍、甲龍和鴨嘴龍;奧爾德曼組是在上白堊世的坎潘階中期(約7700萬到7600萬年前)形成的一個地層單元。卡倫和同事發現,角龍和甲龍靠四肢行走,而且頭部靠近地面,相應的,同位素比值結果顯示,這些恐龍主要食用低矮植物,而且只會在相對有限的地理區域內覓食。相比之下,鴨嘴龍可以吃到樹上高處的樹葉,并且能夠進食更多種類的植物,而且,這種恐龍會前往100千米之外的地方尋找食物。卡倫表示:“起初,我對鴨嘴龍與甲龍和角龍在飲食和出行習慣上的差異感到驚訝。”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角龍和甲龍只在相對有限的區域覓食,那么這樣的飲食限制或許有助于推動它們在各個棲息地新物種的演化,然而,對于鴨嘴龍而言,它們的個體分布在更廣泛的地理區域內,但卻具有較低的物種多樣性。美國阿肯色大學的地質學家塞莉納·蘇亞雷斯(Celina Suarez,未參與這項研究)認為:“這項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球化學和高精度分析技術,使古生物學家對古老生態系統的生態學和生物學作出重要解釋。”安德魯·法爾克(Andrew Farke)是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爾蒙特的雷蒙德·阿爾夫古生物博物館的館長,并且未參與這項研究。法爾克表示,類似的研究工作或許能為7500萬年前恐龍物種的分布提供新的見解。他還補充道:“我猜測,鴨嘴龍的飲食可能與它們物種廣泛分布有關。”

撰文:賴利·布萊克(Riley Black)

翻譯:仇艷菲

審校:石云雷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研究人員 地球化學 加利福尼亞州 研究工作 靠近地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