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焦點快播:被嚇一嚇之后,就能更好地感受藝術?

發布時間:2022-07-13 05:48:14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圖片來源:pixabay

康德經常在作品中討論藝術崇高感的問題,特別提到當美與恐怖元素交融時,藝術會變得更有崇高感。現在,科學研究為這一哲學觀點提供了某種支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學家給85名受試者準備了五項不同的任務,請他們分別體驗其中一項:第一組人觀看一部恐怖短片,第二組人觀看一部歡樂電影,而另外兩組人分別做30次或者15次開合跳,對照組則什么都不做。

圖片來源:pixabay

隨后,他們向受試者展示了四幅抽象畫,每一幅看30秒,這些作品都來自俄羅斯藝術家葉爾·利西茨基(El Lissitsky)。看完后他們須要根據啟發性、刺激性、喚起度、無聊度、易忘性和無趣度來評價每一幅作品。

與其他組的受試者相比,看過恐怖片的受試者認為這些藝術作品具有更為崇高的美感,給出了更為積極評價,而其他四組受試者對作品的評價則大同小異。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可能不會用“毛骨悚然”來描述一個藝術作品,研究人員指出,但藝術可以是“令人驚訝、讓人起雞皮疙瘩或肅然起敬的”。以后可以試試邊看《行尸走肉》邊參觀現代藝術博物館,你可能會收獲升華版的藝術體驗。

翻譯:阿金

審校:王昱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標簽: 藝術作品 現代藝術 毛骨悚然 研究人員 每一幅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