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快播報】認清甲狀腺疾病的不同面目

發布時間:2022-08-15 15:49:35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甲狀腺位于人體頸前部,形似蝴蝶。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等,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作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甲狀腺健康影響著全身健康,值得所有人關注。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狀腺炎癥、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腫瘤等。

1.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俗稱甲亢,是由于甲狀腺功能過于活躍,自身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所致。患者可有易激動、煩躁、乏力、怕熱、多汗等表現。Graves病、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因素,攝入含大量碘的食物或藥物,都可能引起甲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俗稱甲減,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手術等各種原因造成的甲狀腺產生激素過少或者甲狀腺激素利用障礙而導致的低代謝性疾病。本病進展緩慢,患者早期可能沒有癥狀,或癥狀缺乏特異性,如畏寒、乏力、心率減慢、食欲減退等。

3.甲狀腺炎

是由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放射損傷、藥物、創傷等多種因素,致使甲狀腺濾泡結構破壞或發生壞死等炎癥性改變,從而產生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炎。因具體病因和疾病類型的不同,患者臨床表現也有所差異,總體表現為甲狀腺腫大、疼痛等局部癥狀,和由甲狀腺功能變化引起的甲亢、甲減等全身癥狀。

4.甲狀腺腫

是指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非炎癥性非腫瘤性增生腫大。單純性甲狀腺腫主要是因為缺碘,但碘攝入過高、遺傳、自身抗體等因素也可導致甲狀腺腫的發生。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或頸部腫大,重度腫大的甲狀腺可出現壓迫癥狀,可能還伴有低熱、多汗、心悸等表現。

5.甲狀腺腫瘤

包括良性的甲狀腺腺瘤,和惡性的甲狀腺癌。可由遺傳、放射性照射等因素引起,根據腫瘤大小、病理類型等癥狀有所不同,在此不做贅述。

如今,很多人都有定期體檢的習慣,能及早發現疾病的信號。其實,除了定期體檢,我們在平時也應積極關注自身的狀況,重視身體的異常。若出現怕熱、多汗、心悸、性情急躁、食欲亢進、消瘦等癥狀時,應該想到是否有甲亢的可能;若有怕冷、浮腫、體重增加、皮膚干燥、食欲減退等癥狀,應該注意有無甲減的可能;若感覺頸部疼痛并有發熱,尤其可在甲狀腺部位摸到腫塊并有壓痛時,應想到有無急性或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

我們平時還可以對鏡自查甲狀腺結節,只需仰起脖子,將鏡子對準頸部,找到喉結的位置,甲狀腺位于喉結的下方約2~3cm處,觀察脖子兩側是否對稱。然后做吞咽動作,看有沒有包塊隨之上下移動。還可用手摸著甲狀腺并做吞咽動作,若有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增大,會有摩擦感。如果發現甲狀腺結節也不用太過緊張,因為結節是十分常見的,有的可以用手觸摸到,有的在體檢中發現。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對于沒有明顯癥狀且不影響外觀或氣管功能的甲狀腺結節可以不用特殊處理,但要定期復查,通常1~3年1次。若腫塊直徑超過2厘米;單個結節腫大且表面不光滑;結節增長速度快,在十幾天或一兩個月內明顯增大;有結節周圍疼痛、咽喉部異物感和壓迫感,甚至是頸部水腫等癥狀,就要及早確定結節類型并視情況采取合理措施。

過去,甲狀腺疾病多發于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病高峰段為20~40歲,可能與此年齡段的人大多生活不規律、生存壓力大有關。因此,要保護甲狀腺,生活中應做到勞逸結合,少熬夜;及時化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飲食均衡,合理運動。此外,輻射是甲狀腺癌的明確病因,所以還要注意遠離工作和生活中的輻射環境,尤其是青少年、兒童。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標簽: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腫 甲狀腺炎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