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資料圖片)
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向鏡子發出靈魂拷問,說的是不是你?
當你站在鏡子面前神態自若地自我欣賞時,是不是感覺美到爆?然而轉眼看到身份證里的自己時,又被自己丑到懷疑人生,緊接著你和閨蜜約會自拍,發現手機里的自己又重回顏值巔峰!
是不是突然有點凌亂?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我?!是誰“欺騙”了我們的眼睛?
鏡子中的你真實度:五顆星
出門前,為了檢查自己的妝容,你站在平面穿衣鏡前,身心愉悅地前后左右展示時,各個姿勢被漫反射到平面鏡子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三者共處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的靚麗形象,瞬間形成了等大、等距的虛像。
所以,鏡子里的你相對來說是比較真實的,但你看到的樣子和別人看到的樣子可能不太一樣,這與心理學上的“曝光效應”有關,簡單來說就是你對于鏡子中的自己已經非常熟悉了,你的大腦會自動忽略掉不完美的地方,進而讓你誤以為鏡子里的自己漂亮到無與倫比……
不過,單從成像的角度來說,鏡子反映出來的你還是比較真實的,那被照相機定格的照片又如何呢?
相機中的你真實度:四顆星
照相機利用了一塊或者多塊凹透鏡、凸透鏡構成透鏡組,對光線產生會聚作用,校正了光斑、模糊、變形等影響了真實景物還原的像差之后,獲得了清晰明亮的照片。如下圖所示,相機的成像原理是模仿了人眼的成像規律。
因此,相機的鏡頭就成了影響成像真實度的主要原因。鏡頭是將拍攝景物傳導在傳感器上成像的器件,相當于相機的“眼睛”,通常由幾片透鏡組成,光線信號通過時,鏡片們會層層過濾雜光(紅外線等),所以,鏡頭片數越多,成像就越真實。
數碼相機結構示意圖
同時,為了使照片盡可能地保真,人們一般使用標準鏡頭。因為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讓離相機距離不同的人或物被壓在同一平面;而廣角鏡頭會讓人臉有比較夸張的變形,產生鏡頭畸變,標準鏡頭是最接近人眼效果的,但用其拍攝的照片與人眼看到的事物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同焦距對人像照片的影響
左側廣角鏡頭使面部表情產生了扭曲
手機里的你真實度:一顆星至四顆星不等
盡管專業攝影還在使用尼康、佳能等數碼單反相機,但是,體積小、像素高的手機日益流行。手機攝像頭的工作原理與數碼相機大致相同,但成像效果還是有些許差異。
與專業的鏡頭相比,手機的鏡頭有什么不一樣呢?
手機成像的焦距和變焦應該是和相機鏡頭最大不同了。手機變焦是通過數碼的放大,成像的透視關系不會隨著被攝物體放大、縮小而改變,相機鏡頭變焦會改變被攝物體的透視關系,而且在成像清晰度上,相機鏡頭的變焦不影響成像的分辨率,手機的放大就會損失分辨率。
另外,目前大多數手機的人像模式拍攝時出現的景深效果(虛化程度)是靠算法,不是根據光學原理來的,自然沒有相機拍出來的真實。
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些手機也開始采用光學變焦,但是美顏相機的出現,使得照片真實度大幅度下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照騙”,因此美顏手機里的你真實度最多一顆星,不能更多了。
美顏前后的胖虎
攝影機里的你真實度:四顆星
與照片相比,影像則真實多了。攝影機拍出來的是動態的你,拍攝者可以輔助軌道、搖臂等工具,對你進行全方位360度拍攝,將你每一瞬間的表情、動作等真實地反映出來,與照片相比,影像就相當于流動的時間斷片。
更重要的是,在拍攝時,因為人物處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會與環境中的各種元素產生互動或者或是心理上產生變化,所以,影像可以通過鏡頭的變化,予以細微的捕捉。
比如,當拍攝一個正在奔跑中的人時,影像可以拍攝出人物的肌肉抖動、在太陽暴曬下,逐漸出汗的臉以及皺起的眉頭,這就讓影像中的你看起來更“真實”。再比如下圖跳舞的大爺神采奕奕的樣子,在動態的影像中顯得十分真實。
當然,當我們通過屏幕去觀看影片時,影片中人與物的真實度還會受到屏幕比例與分辨率大小的影響,分辨率越高,畫面就越清晰、越真實。
除了專業設備的影響之外,拍攝的角度、布光、位置調度等等都會影響“真實度”。
比如拍照片時,攝影師一般都會選擇太陽光線與地面成45°(這個角度,莫名有種熟悉感……)的時間,即太陽冉冉升起或者落日余暉時分,因為,這個時間段,一般都是太陽斜射大地,漫射光照射在物體上,增加了光影的豐富性。如果是正午太陽,則是直射,所有的景物,都沒有了層次。
光影的變化對人臉視覺的影響
綜上所述!魔鏡有了答案:
排除心理因素與外界客觀條件,鏡子里是最真實的你,動態的影像則經過了藝術的加工,但基本呈現出來的也是真實的,照片則因設備而異了……
當我們拍攝身份證的證件照時候,面對著照相機的“特寫”鏡頭,你還來不及擺好表情就被拍了下來,不過不需要過度擔心,別人眼中的你,一定比身證份上那個“呆若木雞”的你更好看~
撰稿: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啟忠
審稿: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數字媒體專業系主任 崔蘊鵬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本文是中國數字科技館(www.cdstm.cn)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