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動力(000338.SZ)執行總裁陳文淼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商業推廣上,氫氣目前仍存在買得貴、用著貴的真實問題和挑戰,但這兩個問題會隨著產業鏈的完善得以解決。”
他進一步講道,“氫燃料電池是適合進行大工業生產的產品,只要產量達到一定規模,成本下降非???。過去三年間,氫燃料電池的發動機成本已經處在一個快速下降的狀態。”
勞斯萊斯放“氫”招
近期氫能重磅消息不斷。勞斯萊斯官網消息,現代汽車7月18日在英國范堡羅航空展上與勞斯萊斯宣布計劃合作,將全電力推進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帶入先進空中交通(AAM)市場。
該合作將結合勞斯萊斯的航空技術與現代汽車的氫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基于氫燃料電池的電力推進系統,并在2025年之前完成一架燃料電池電動飛機的演示。
山東氫能聯盟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國際知名企業在氫燃料電池進行布局,會大大提速產業發展。產業把氫燃料電池應用到航空領域,是思維上的突破,若能成功試飛,產業會對氫能源的綜合利用進行新的價值判斷。”
據悉,現代汽車已經向全球汽車市場提供了氫燃料電池系統,并表示現在正在探索用于航空航天集成的電力和氫動力推進技術的可行性。
氫燃料電池應用的深度推廣,得益于整體制氫成本下降加速。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目前八個歐洲國家,綠氫的成本已經低于天然氣。
根據BloombergNEF的研究,在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西班牙、瑞典、土耳其和英國,高昂的液化天然氣價格意味著由可再生能源電解槽分解水產生的綠色氫氣比天然氣更便宜。
“綠氫”這個概念近年來被反復提及,是指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來制取氫能。綠氫項目數量、規模加速攀升,但相比其他制氫方式,依然難成主流。
截至去年底,電解水制氫占我國氫能產量的比重僅為1.42%。如今已有產業資本做出規劃,依托風光大基地建設,規?;_發應用綠氫。
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快速擴大,“綠氫”已經有望實現大規模發展。
7月中旬,內蒙古自治區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業主企業座談會中透露,今年內蒙古首批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實現年產綠氫7.2萬噸;到2025年,綠氫供給能力將達到50萬噸,氫能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成為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量。
氫能落地仍有難度
“國內成熟的光伏、風電產業資源,是發展綠氫的溫床,但綠氫產業整體目前處于探索階段,距離大規模產業化、商業化開發仍有較長的路要走,離不開相關政策支持。”山東氫能聯盟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上述人士認為,行業要盡早明確“綠氫”標準,將綠氫管理納入到能源管理體系,制定綠氫價格政策。該人士進一步表示:“氫燃料綜合利用的成本,每年都會下降,但客戶使用成本仍然偏高,目前國內各個加氫站真實氫氣價格都在每公斤50元以上。”
目前國內氫氣的制造主要來自于化學燃料和工業副產品,制造過程中,氫氣純度、成本、儲運等方面都存在著挑戰。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氫氣作為工業副產物,以及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發展,氫氣的制取不是難題,行業的痛點在儲運環節,超高壓儲氫氣瓶產能不足,效率不高。”
該人士進一步講道:“氫氣存儲目前仍是選用氣態瓶,使用超高壓瓶子經濟效應、使用效率都會大大提升,現在國內加氫站已經開始向70兆帕規格升級,但這類瓶子國產化不足,而且上游材料碳纖維的選擇也比較苛刻。”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已經有部分企業具備了這種70MPa儲氫氣瓶的生產能力,如京城股份(600860.SH),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所生產的70MPa高壓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復合氣瓶(儲氫氣瓶)已批量應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備用電源領域。
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市場主流仍然是35MPa的罐體,已經能夠滿足常規使用,70兆帕罐體處于推廣階段,公司產品已經在冬奧會期間得到應用,也是國內首家拿到批量70 MPa產品訂單企業。”
標簽: 新能源板塊又有新動向 發展綠氫的溫床 綠氫產業整體 制定綠氫價格政策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