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今日看點:真人實景演繹“未來現實”

發布時間:2023-02-08 10:44:3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三體》劇照(圖源:豆瓣電影)

真人實景演繹“未來現實”


(資料圖片)

——評電視劇《三體》

科普時報實習記者 李詔宇

在寬敞的“亞洲防御理事會作戰中心”,幾位神情嚴肅的人聚在一張會議桌旁,討論著關于一個神秘組織“科學邊界學會”的事項。在會議室外,一具燦白如雪的鯨類骨骼懸掛在天花板下。作為一種巨大的海洋哺乳動物,鯨類由約5000萬年前的陸生偶蹄目演化而來,在漫長的歷史中,獲得了高度特化適應海洋生活的特征,象征著地球生命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斷演化的恢弘歷史。而在這座小小的會議室內,人類也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與一種數萬年來從未遭遇的異星力量進行著可歌可泣的抗爭。

上述場景出自近日上映的《三體》電視劇版。和不久前上映的《三體》動畫版一樣,《三體》電視劇版也是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三體》改編,主要講述了汪淼、史強等人代表的“亞洲防御理事會作戰中心”在地球基礎科學研究受到異常擾動,整個科學界惶恐動蕩的情況下,與以葉文潔等人代表的“地球三體組織”進行各種博弈與角逐的故事。

在表現形式上,《三體》電視劇版更多采取了真人實景的表現形式,亦即以真人演員扮演劇中角色,以各種現實世界中的場景或布景作為劇中的背景或景觀。對于科幻作品來說,采用真人實景的表現形式可謂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個機遇。具體來說,一方面,真人實景的表現形式讓呈現各種本來萌芽自作者奇思妙想中的科幻場景變得更加困難,挑選合適的演員和場景本身亦構成了不小的挑戰;另一方面,這種表現形式通過各種存在于現實世界中的人和場景,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和真實感,仿佛這些科幻作品中的情節真實發生了一般。《三體》電視劇版選取了張魯一、于和偉等知名演員,取景地區遍及寧波、北京、黑河等地,較好地將《三體》中的場景呈現了出來。

在劇情內容上,《三體》電視劇版選取的劇情范圍相比新上映的《三體》動畫版更早,不同于動畫版中類似“賽博朋克”風格的未來城市,電視劇版彼時的社會與現在社會更為接近,且電視劇版的整體劇情風格略偏向于懸疑。上述情況固然與真人實景表現形式的限制有關,但也體現了《三體》電視劇版創作團隊的別具匠心。一部出色長篇科幻作品的劇情范圍選取本身并無優劣之分,關鍵看這段劇情能否與團隊想傳達的主旨相對應,能否較好地代表原著的思想氣質或別開生面地提供嶄新的解讀角度。

《三體》電視劇版將劇情的重點集中在了“亞洲防御理事會作戰中心”與“地球三體組織”的相互博弈上。雙方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一個代表了對人類歷史與未來的充沛責任,一個象征著人類內部產生的異化力量。由于雙方的根本宗旨和原則是幾乎完全相反的,這種博弈也毫無疑問是非合作的,無限接近于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帶來的理念對立與激蕩沖突,讓電視劇版的劇情激蕩起伏,不僅吸引觀眾,更能較好地展現主旨。

在人類誕生早期,人類并非沒有經歷過和鯨類相似的,與詭譎無情的大自然和遍地橫行的奇異猛獸抗爭的歷史。在人類文明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通過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乃至是信息革命,一步步提升著自身的生產力水平。上述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也逐漸讓許多人有了生存本身不需要爭取的錯覺,仿佛吃飽穿暖、成家立業都是理所應當一般。但實則不然,在更高的尺度上看,文明的生存同樣是需要爭取的。無論是面對《三體》中構想出的那個僅憑小小的“水滴”探測器就能摧毀千帆萬楫的星河艦隊的強大三體文明,還是面臨現實世界可能遭遇或正在遭遇的氣候變化、地磁倒轉、小行星撞擊等挑戰,人類文明都需要以更加謹慎、更加嚴肅的態度應對,以保障成千上萬年來的偉大文明歷史,不至于如同中美洲雨林中沉睡的金字塔一般,僅能供后“人”憑吊。

在導演楊磊看來,科幻作品應該具有其獨特現實意義,并能夠為觀眾展現“未來現實”的某種可能性。盡管基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我們無法直觀地“看”到未來本身,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優秀的科幻作品及其優秀的影視改編,一窺那遙遠未來的或然景象,重新領悟許多我們早已忽視了的道理。或許這點,正是科幻本身的意義之一,也是以劉慈欣為代表的廣大科幻作家創作的真諦所在。

標簽: 表現形式 科幻作品 零和博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