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聚焦:這里的科學家精神“馥郁芬芳”

發布時間:2023-02-18 15:53:1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簡稱“香飲所”),坐落在美麗的海南省萬寧市興隆鎮。它創建于1957年,占地面積近千畝,是我國唯一從事胡椒、咖啡、香草蘭、可可、八角、肉桂等熱帶香辛飲料作物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重大關鍵技術研究的公益性農業科研機構。

除科學研究外,香飲所還是萬寧市的重要科普園區。它先后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名錄,2022年5月,又被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評為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


(資料圖)

在這里,有亭亭玉立的香草蘭、排成聚傘狀的可可花、被譽為“天堂種子”之稱的胡椒、號稱“金不換”的海南地不容……每年吸引超100萬人次觀眾,來此“翻看”這本香味撲鼻的“百科全書”。整個園區分為試驗示范區、種質保存區、科普培訓區和種苗繁育區等4個區域,每個區域都凝結著科學家的心血,也是科學家精神的呈現。

“泥腿子科學家”研究香草蘭

香草蘭試驗示范基地是第一個展區。香草蘭是一種起源于中南美洲熱帶雨林地區的藤本香料植物,被稱為“食品香料之王”。20世紀60年代,香飲所的科學家把它引種于海南,如今這里的每一棵香草蘭都是他們心血的結晶。

“泥腿子科學家”王慶煌于1984年加入這里的研究課題組。為了解決香草蘭人工授粉的難題,在1986年至1988年的每個開花季,王慶煌都住到基地,不分白天黑夜,每隔1小時觀察一次香草蘭的開花情況。經過一次又一次實驗,他終于掌握了香草蘭的最佳授粉時間,發明了人工授粉“指壓簽撥法”,還首創高溫發酵生香法,為我國香草蘭產業化提供了技術基礎和示范經驗。

不分晝夜對抗椒瘟

世界最古老的調味香料、有著“天堂種子”之稱的胡椒種植在第三展區,它們的茁壯成長也與科學家們的細致研究密不可分。為了讓胡椒順利地在香飲所安家,該所研究員張籍香和工人們不分白天黑夜,每天起早摸黑砍茅草、修土地,還去河邊挑肥沃的沉積土作為肥料。

然而,再精心的照顧也無法完全避免病害的發生。1964年9月,農場突發迅速傳播的胡椒瘟病,造成胡椒大面積死亡。張籍香一頭扎進疫病區,開展調查和病原鑒定、病害發生流行的規律研究,進行藥劑和大田綜合防治的實驗。她邊學習邊實踐,寫下了一摞摞讀書筆記和工作日志,最終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病害控制綜合措施。

科技助力面包果上餐桌

20世紀60年代,海南首次引進了一種極具特色的熱帶木本糧食作物——面包果。但它在海南的生長并不順利,直到2007年,只有兩棵面包果樹在香飲所園區結果。面對這一現狀,該所副研究員吳剛把面包果樹的繁育技術作為攻關鉆研的目標,從選地、定植、施肥、保水,壓條、修枝等方面一點點地深入研究,把面包果樹當成孩子一樣呵護,最終破解了一道道農業科技難題。

吳剛一直希望,面包果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一員。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繁育出了5000多棵可以結果的面包果樹,而且試種到了三沙市。面包果產業推動了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發展,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香飲所的科學家用勤勞和智慧推動我國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科技事業自立自強,實現了該產業在我國從無到有的突破。他們在這里展開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將科學家精神浸透在一粒粒的種子上、一片片的綠葉上,用行動表達了對這項科研事業的熱愛,也讓香飲所成為聞名于全國的科研院所。香氣在這里成為科技的載體,孕育出的科普之花給予公眾科學啟迪。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標簽: 副研究員 人工授粉 飲料作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