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山科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指出,態靶辨治,為中西醫融合開辟新道路。
(資料圖)
科普時報記者 羅朝淑
“沒有哪一本古代醫書能夠告訴現代中醫,該怎么去調治患者微觀指標的改變。幾千年來,中醫診療系統一直是個‘黑箱’,人們只關注患者進入這個‘箱子’前后的狀態變化,卻不太關注‘箱子’里究竟發生了哪些具體的反應?!痹?月17—18日舉行的第73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指出,傳統中醫強于“態”而疏于“靶”的現狀亟待改變。
仝小林說,傳統中醫講究“調態”,即通過恢復人體內穩態,改善癥狀和體征,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隨著現代醫學對疾病認識的微觀化,醫學界不再單純以癥狀和體征的改善作為療效的標準。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僅表現為理化指標的異常,卻沒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這讓中醫常常陷入無證可辨、無癥可參的境地。
傳統中醫診療體系存在“三強三弱”
仝小林認為,中醫治病講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擅長“調態”,這方面的優勢決定了它在治療復雜病因疾病、不明病因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時,往往有整體扭轉、先發制人的優勢。比如,中醫藥在治療新冠感染中的運用就是很好的證明。
但傳統中醫診療體系也存在不足。首先是“刻”強而“軸”弱。傳統中醫的“調態”更多關注的是疾病的刻下癥,即就診時的“四診”表現,缺乏對疾病全過程的把握。
其次是“態”強而“靶”弱?!皯B”即中醫“調態”理念,“靶”則分為“病靶”“癥靶”和“標靶”。
“病靶”指直接針對疾病本身的治療,“只要真正找到了疾病的‘病靶’,中醫應用中藥也無需辨證論治。比如說用青蒿素治療瘧疾、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都是針對‘病靶’來進行的?!“小褪羌膊〉母业礁膯栴}就能從本質上解決疾病。但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找到疾病的‘病靶’目前都是一個難題?!辟谛×终f。
“癥靶”指針對癥狀或體征的治療,中醫傳統文獻、現代名老中醫經驗,都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內容;“標靶”則指針對現代醫學理化指標的治療,如什么藥能降轉氨酶?什么藥能降肌酐?這是當代中醫的短板。
再次是“個”強而“群”弱。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的個體化治療,缺乏對群體化治療措施的研究,對現代疾病特別是老慢病的共性規律的把握明顯不足。
中西醫相向而行已成大勢所趨
“不同醫生對于‘證’的認識,往往是基于個人經驗所作出的理解和判斷,因而具有差異性和模糊性,導致中醫的療效不太穩定,診療經驗也不易傳承?!辈贿^在仝小林看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醫對疾病的精確診斷、精準治療,以及療效的可重復性等諸多優勢都值得中醫借鑒。因此,中醫要在系統總結傳統辨證論治模式的基礎上,借助現代醫學的優勢,重新梳理臨床診療策略,構建一種既根植于傳統中醫,同時又可以彌補其短板的新型中醫診療體系。”仝小林說,“這是中西醫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醫臨床發展的迫切需求?!?/p>
仝小林告訴科普時報記者,當前醫學發展存在著一種大趨勢,就是現代醫學正從微觀走向宏觀,比如系統生物學和整合醫學的興起;而中醫也在從宏觀走向微觀,比如證候本質研究、病證結合研究、宏觀與微觀結合研究、“態靶辨治”研究等的興起。
“這樣的趨勢表明,中西醫正在相向而行。”仝小林說。
“態靶辨治”搭建中西醫融合橋梁
仝小林認為,以“態靶辨治”為核心的中西醫融合醫學創新體系做出了積極探索。以高血壓病為例,中醫辨證為肝火熾盛的一類高血壓患者,會出現臉紅、手紅、眼紅、便干、口干等癥狀。治療時,瀉肝火即為“調態”,降血壓則為“打靶”?,F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清熱瀉火類中藥黃芩、夏枯草、鉤藤等,既可以降壓,又可以瀉肝火,因此,就可以利用它們對該類患者施行“態靶”相結合的辨證治療。
仝小林認為,“態靶辨治”是對中醫診療體系的一次全面創新,既保留了傳統中醫的“調態”理論,又充分融合了現代醫學對疾病的系統認知和精準治療策略。其創新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診斷創新。該體系結合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診斷和認知,從中醫視角重新審視疾病發生、發展及轉歸的完整過程。
二是用藥創新。該體系提出了“態靶結合”用藥模式,將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成果回歸于臨床,使得中醫在降糖、降壓、降肌酐、降轉氨酶等一系列指標上取得了突破。
三是劑量創新。通過構建方藥量效理論框架,明確臨床方藥應用中的劑量療效關系,為中藥合理用量提供了科學依據。
“‘態靶辨治’體系覆蓋中醫的診斷、用藥、劑量3個核心環節,融合了病證結合、宏觀與微觀結合、中藥量效關系研究等思路,讓中西醫的特色優勢得以互補,為中西醫融合創新發展開辟了新道路?!辟谛×终f。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