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作者提供)
(相關資料圖)
守望生靈
編者按 作為我國第二大河流,黃河不僅孕育了中華文明,還蘊藏著多種珍稀魚類。然而數據顯示,近30年間黃河魚類物種減少約一半,特有和瀕危保護魚類資源減少超六成,物種保護問題突出。3月3日是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為喚起公眾的保護意識,本報自本期起推出系列科普文章,全面介紹黃河流域的國家重點保護魚類。
作為我國特有物種,亦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在多地都流傳著許多神話般的故事與贊美佳話,這就是被譽為“黃河里最神秘的魚”——北方銅魚。
分布狹窄,僅在黃河甘肅寧夏段
提起北方銅魚,很多人對它感到有些陌生。其實,北方銅魚和我們生活中常吃的鯉魚同屬于一類,為鯉形目鯉科銅魚屬淡水魚類。但是,由于北方銅魚喜歡棲息于河灣及底質多礫石、水流比較緩慢的水體中,是我國黃河流域特有的珍貴魚類,主要分布在甘肅靖遠至寧夏中衛一帶約200公里的黃河河段,所以其他地方幾乎難以見到。
北方銅魚又稱鴿子魚、尖嘴、沙嘴子、黃頭魚,其生長速度較快,而且個體較大,一般體長可達25—30厘米。其最為明顯的形態特征是肚子大,眼睛小,鼻孔大于眼徑,全身呈淡紅色,很是鮮亮,并泛著銀白色光澤。
被劃分為中下層淡水魚類之列的北方銅魚,通常成群活動,在冬季,它們往往潛伏于深水處的巖石下或深沱里,等到開春,便洄游產卵。每年的5—7月產卵時,可隨水漂流發育,經過四五個月后,于9—10月,它們就退至下游。
北方銅魚喜歡在渾濁的深水區覓食。在幼魚時期,它們主要以其他魚類的卵和苗為食,成魚則以底棲動物為食。當然,水生昆蟲、魚蝦、植物碎屑、谷物、小螺蚌等也在其食譜之列。
數量稀少,難以捕捉見真容
最新出版的《黃河流域魚類圖志》,首次記錄了黃河流域現存及歷史上有記錄的魚類共130種。其中,北方銅魚被稱為“黃河里最神秘的魚”。
它何以“神秘”?
首先要從它的別名——鴿子魚的來歷說起。據民間傳說,古時候,黃河岸邊的巖壁上,住著許許多多的鴿子。有一年黃河泛濫,水災導致莊稼顆粒無收,翌年春天播種時,農民因沒有種子,愁得鄉間哭聲一片。此時,一對美麗的鴿子見狀,不顧鴿妖反對,帶領鴿群把巖洞里貯藏的糧食銜出來撒向田間,人們得救了,但這對鴿子卻遭到鴿妖的殘害,雙雙跳進滔滔黃河里化身為兩條魚,一條紅色,一條白色,極為美麗,由此,“鴿子魚”之名就在民間傳開。如今,粉紅透白的鴿子魚就是它們的后代。
現實中的北方銅魚,在形態上也有頗像鴿子的地方,尤其褐色的背部,泛白的腹部,側看好似一只活脫脫的可愛鴿子。
而另一個神秘就蘊含在“黃河里最為美味”的傳說之中。在古時候,北方銅魚多作為宮廷貢品使用,民間又有“宮廷魚”的美譽,可見其味道之鮮美非同一般,相傳其還具有醒酒的奇妙作用,
另外,北方銅魚的神秘之處,還在于它的數量很少,加之生活在河水湍急的峽谷水流中,想要捕獲卻很難,所以人們不易見到其真容,更顯神秘與名貴。
加強保護,人工繁育仍在攻關
北方銅魚的現實狀況不容樂觀,除了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嚴格之外,生存環境的變化,以及人們過量的捕撈等多種因素,使其陷入瀕危深淵,有的分布地已30年不見蹤跡。
為拯救北方銅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均將其列為瀕危等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調整為一級。同時,還從棲息地保護與人工繁育兩個方面開展工作,自2018年開始,每年4至6月,將黃河干流及其13條支流設為禁漁期。在人工繁育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與攻關,但人工繁育技術至今仍未攻克。期盼科技人員繼續努力,早日傳出捷報,使我國這一珍貴的獨有物種盡早脫離瀕危境地,逐步興旺發展起來。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