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每日速訊:工業城市中長出的“綠肺”

發布時間:2023-03-14 13:44:3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資料圖)

暢想“森”呼吸,感受“林”距離。3月4日,“木林森”植樹計劃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里拉開帷幕,其目的是“一人種一棵樹,十年成一片林,百年成為一個森林”。

“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參加這類綠色環保公益活動,既能為青山添‘新綠’,讓森林越來越茂盛,又使大家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越來越美麗。”來自深圳的張女士說,在這里休閑度假與環境保護可謂一舉雙得。

保護生態,超70%的區域幾乎無人涉足

周末,走進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滿眼是起伏的山巒和青翠的綠色,空氣立即變得清新起來,城市的喧囂也消失在身后。游客們漫步其中,休憩娛樂,自由自在。

作為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東莞市樟木頭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位置,港、深、莞、廣等核心城市都在其1小時經濟圈內,這里擁有城區內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是“世界工廠”中難得的一片生態綠洲。

“受南亞熱帶海洋氣候影響,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于高溫多雨地區,非常適宜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生長,山上郁郁蔥蔥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云霧繚繞,溪流縱橫。”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陳景玉告訴記者,建園之初,他們就對18平方公里的生態資源進行了區域規劃,其中很大一部分屬于生態核心區,幾乎不受人為干擾,仍是一片凈土,保有最原始的面貌。從生態科研、自然教育等角度來看,這片森林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

“公園每年投入近1000萬元進行林相改造,保護生物多樣性,比如粘木、白桂木、蘇鐵蕨、土蠶霜、金線蓮等特色植物和中華小鯢、穿山甲、野豬群等野生動物。”陳景玉介紹說,目前,觀音山70%以上的區域幾乎無人涉足,基本保持著原有的地貌和植被。

據專家考證,公園內現有1000多種植物,有獸類、飛鳥類、甲殼類、昆蟲類等300多種動物。

特色研學,打造青少年的自然課堂

守著綠水青山如何發展經濟,是全國自然保護地面臨的共性難題。公園給出的答案是:讓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交相輝映,深度呈現兩者融合帶來的美學價值和商業價值。

“我們每年都舉辦各種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動,通過森林徒步、森林露營、叢林登高等形式,吸引游客走進生態自然,體驗休閑自然生活。”陳景玉說,公園還努力打造鮮明特色的親子研學旅游品牌,積極開發“旅游+文化”模式和旅行線路,為學生團體呈上完美的旅游學習體驗、激發青少年愛護自然情懷的最生動教材,并有效進行科普教育和科學傳播。

不僅如此,公園內景色秀美,森林廣袤,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具有獨特的森林康養優勢。目前,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年接待游客量已達100多萬人次,成為全國諸多國家森林公園爭相取經的典范。

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中國森林公園以及森林旅游、生態保護的運作提供了很好范例,也是東莞這座“世界工廠”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承載著工業化進程中生態環境的修復功能,符合現代林業的發展方向。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