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新消息丨國家海洋博物館:寓教于樂的“海上故宮”

發布時間:2023-04-15 09:53:13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圖為國家海洋博物館 視覺中國供圖

圖為國家海洋博物館互動屏幕 趙志敏 攝

坐落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占地面積15公頃,建筑面積8萬平米,展覽展示面積2.3萬平米。博物館與海相接,白色的外觀造型典雅、新奇,動靜結合的設計理念,讓場館在空中俯瞰猶如魚躍大海,又如魚骨亦或停靠海灣的航母。


【資料圖】

國家海洋博物館又被稱為“海洋上的故宮”,是一個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體的我國唯一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展陳內容圍繞“海洋與人類”主題展開,分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態”三大版塊,共設六大展區15個展廳,藏品8300件。

海量館藏講述海洋的文明和歷史

國家海洋博物館的遠古海洋展廳和今日海洋展廳最受觀眾歡迎。遠古海洋展廳是目前國內展品較全、面積最大的有關古代海洋的專題展廳,用了占展品數量98%以上的真實化石、標本向觀眾講述46億年來地球、海洋、生命演化的故事。

今日海洋展廳是整個場館標本數量最多、品類最全的展廳,標本多達5000余件,不僅展示了長達9.4米的鯨鯊標本、懷孕雙髻鯊塑化標本等稀有海洋動物標本,更是通過海洋透光層、弱光層和無光層的劃分為觀眾展示了海洋不同分層的生物。

其他展廳主題的選擇也是各具特色,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海洋的自然歷史、人文歷史,以及海洋文明與其他領域的交叉和融匯。其中“龍的時代”展廳通過展示魚龍、中國豆齒龍、肺魚類模型等,揭示海洋與生命起源的關系;“中華海洋文明”的三個展廳為觀眾展示了海疆經略、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等中華海洋文明的歷史的文明;“發現之旅”展廳從航海大發現的角度,展示了全球不同地域的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與天文”展廳。該展廳通過展示導航儀器、現代導航系統等,揭示了從古至今天文與航海的密切關系。所有展廳中互動性最高最強的當屬海洋災害展廳了,該展廳中有一個長達50米的造浪池,場景營造的沉浸感極強,讓人身臨其境,仿佛置身巨浪臺風中,這種寓教于樂的展示方式對青少年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提醒人類對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信息化手段提升觀眾參觀體驗

國家海洋博物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從場館入口至各個展廳,都充分利用各種屏幕來輔助展覽。初進場館大廳就能看到一個長10余米、高2米的超大幅拼接屏,屏上“浮動”著大小不一的展品圓形圖片,猶如海洋生物在海中遨游。觀眾在參觀前就可通過觸摸屏查詢展品信息,了解相關內容。

觀眾關注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即可進入“掌上海博”地圖導覽小程序,也可以通過定位系統,自動跳轉到地圖導覽小程序首頁,還能自由選擇館內、館外、周邊3種導覽模式。其中,館內導覽模式以室內定位的方式,實現了展品的定位講解,觀眾不僅能看到文字介紹,還能收聽語音講解,并可將展品添加到自己的行程單中,設計自定義參觀路線,實現展品在個人中心的收藏、微信朋友圈分享、評論等功能。在網上展覽部分,該館為觀眾提供了帶有語音講解的所有展廳的360度虛擬漫游,并為238件館藏經典展品提供了360度在線互動觀賞。

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觀眾還可以感受到各種細致周到的服務。例如,在展廳中隨處可見的開放式小熒幕劇場,可以讓觀眾利用休息間隙,觀賞海洋相關的科普影片。此外,博物館還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開設了咖啡館,超高大落地窗外的廣闊海景,吸引很多年輕人前去拍照打卡。

國家海洋博物館不僅展示了種類繁多的靜物標本,更從不同角度讓觀眾體驗了海洋的自然、歷史與文明,讓他們了解中國海洋文明的璀璨,激勵青少年探尋海洋的奧秘。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網絡科普部副研究員)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