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符曉波謝開飛)廈門大學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鑫教授團隊,首次發現外周血參與了唐氏綜合征認知障礙,即患者血液中增加的β2-微球蛋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導致認知損傷,或可作為多種認知障礙疾病的共同靶點。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在頂級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由淋巴細胞和其他大多數有核細胞分泌的β2-微球蛋白,在人體免疫應答中起著重要作用。該項研究發現,在唐氏綜合征患者體內,游離的β2-微球蛋白水平顯著升高,并在神經系統抑制對學習記憶至關重要的谷氨酸受體,從而造成認知損傷。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敲除或抗體注射方式降低外周血中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成功逆轉小鼠的認知障礙。該研究結果顯示,β2-微球蛋白可能成為治療唐氏綜合征的新靶點。
基因敲除手段顯然并不適用臨床治療。為了尋求更可行的治療方法,研究團隊找到一種可抑制β2-微球蛋白與谷氨酸受體結合的小分子多肽,在小鼠接種后,認知功能在短時間內顯著改善。
β2-微球蛋白是促衰老因子,在老年人血液中水平顯著高于年輕人。研究團隊發現該多肽藥物可改善衰老相關認知損傷。
此項研究成果揭示了唐氏綜合征及衰老相關認知障礙疾病的全新機理,并提出了可行的治療方案。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