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門的旅游城市,但是近期的熱門程度遠遠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預期,甚至有網友調侃“大半個中國的人都來南京了”。數據也顯示出了南京對游客的強大吸引力,今年前三個月全市共接待游客 4437.34 萬人次,同比去年上升 68.45%,比2019年上升 22.09%。南京變身網紅城市是一種偶然嗎?4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對話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高級規劃師劉暢博士,她在文旅產業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一起看看她如何解析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高級規劃師、國際遺產學專家協會秘書長 劉暢
旅游資源豐富,南京成為年輕人“誘捕器”
現代快報:您認為南京今年為何能夠“出圈”,成為網紅旅游城市?
劉暢:從大的背景上來說,隨著去年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國內旅游業恢復勢頭明顯。就南京而言,首先,南京的旅游文化資源類型豐富,特色鮮明。南京是六朝古都,擁有秀美的山水資源,以及各類歷史古跡、旅游風景區、文博展館和精彩紛呈的非物質遺產。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景區景點集中,區域整體的旅游價值很高,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南京的旅游玩法豐富,吸引了很多新生代的年輕人。除了傳統景點,南京還有園博園、南京博物院、水上婚禮、“世紀傳奇”長江游輪、春季賞花游線、夫子廟沉浸式體驗演出等網紅項目和熱門打卡地,各大景區注重活動策劃,文旅活動不斷推陳出新,因而廣受當今旅游的主體客群——95后、00后青年的推崇和喜愛。
第三,南京交通便利,客群覆蓋面廣。南京距離蘇錫常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在四小時車程范圍內,契合了當前“自駕游”“短途游”的旅游需求。同時,京滬高鐵、寧杭高鐵等,也讓南京吸引了來自華北、華中和珠三角的大量客群。
現代快報:據您的觀察,南京近來在文旅產業發展上付出了哪些努力?
劉暢:一是政策支持。南京多年來在文旅、演出、展陳等領域持續投入。如引進北上廣的劇場、劇院落戶南京,大幅提升了看劇觀展的人數。演藝行業的繁榮也間接拉動了城市旅游、餐飲、酒店等文旅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疫情以來,南京出臺了“穩企十條”等一系列政策,通過稅收減免、績效獎勵、金融支持、行業補貼等,讓受到沖擊的文旅產業有充足的時間優化調整產業布局,為后續的爆發積蓄力量。
二是科技賦能。一方面,南京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推進智慧文旅,優化體驗的同時,提高了效率。南京很早就開始制定數字文旅的建設標準,景區基本實現了在線預約、客流監測、經營監測預警、智慧導覽等功能。當前涌入的大批量游客都實行提前預約,因此不會讓景區超負荷運轉,游客體驗和舒適度也很好。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南京的文旅體驗和運管模式。比如,大報恩寺運用前沿的光影科技,以“夜游+演藝”方式打造穿越主題演繹劇。又如,景區智慧大數據平臺可以對到訪客進行客群畫像、繪制動線熱力圖等,有助于景區的精準化運營與管理。
三是營銷助力。如今爆款旅游地的誕生都離不開充分的推廣和營銷。今年春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與攜程聯合開展了“悅享金陵”的旅游大促。通過“旅游+節慶”的整合營銷,覆蓋線上線下,對目標用戶進行精準推送。從古都風情、人文文化、休閑度假、養生美食等方面對南京的旅游特色和旅游產品進行立體式、全方位推廣,最終活動曝光超過322萬次,銷售額突破2200萬。
社交媒體正成為城市旅游推廣的核心陣地
現代快報:您認為如今的社交媒體在旅游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劉暢:我認為,旅游信息吸引力與旅游決策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性。當下,越來越多的游客,尤其是青年,愿意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城市并獲取旅游信息。此外,很多年輕人把“打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熱衷于在風景優美的景區或熱門景點拍攝照片或視頻上傳至社交媒體,由此產生了二次傳播,帶動了很多旅游地的走紅。
現代快報:南京是如何運用社交媒體的呢?
劉暢:對于城市而言,社交媒體正成為城市旅游推廣的核心陣地。城市旅游的社交媒體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微博、小紅書旅游類KOL,旅游推薦類微信公眾號。這些平臺主要通過制造熱點話題,吸引用戶評論、轉發,依托其龐大的用戶群,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影響,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南京很早就開通了旅游微信公眾號,為用戶介紹南京的旅游資訊、旅游攻略等信息,比如南京超美的十條小馬路、南京旅游手繪地圖等,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和游客。
一類是Vlog、短視頻等視頻分享媒介。與照片、文字相比,Vlog集動態性、互動性和可觀賞性于一體,通過記錄吃住行游購娛等生活場景,讓游客了解城市文化,對城市形象的傳播具有獨特價值。南京旅游的火爆也與很多“自媒體視頻大V”的代言推廣密不可分。南京女孩凌聽雨在小紅書上擁有300多萬的龐大粉絲群,她參與拍攝的南京宣傳片,在人民日報官媒發布,獲得了過萬點贊,反響強烈。
休閑游、體驗游成大勢,南京需持續加強文旅融合
現代快報:南京若想維持這個熱度,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劉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找準特色,展現美好而獨特的城市形象。當下旅游業發展呈現出從觀光游向休閑游、體驗游轉變,游客更加注重體驗城市獨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南京既是中國古典文化與風雅文化的代表,也是創新與活力的代名詞。通過保護古城山水、人文景觀和傳統民俗,新式街區治理與重構,打造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的城市特質。讓游客既能了解古老的歷史文化,感受真實的生活狀態,又能體驗多元的美食、演出、節事、展覽,這樣美好的生活方式定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
二是加強文化、產業與旅游的持續融合。南京的文旅融合應該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出發,通過產業升級和空間構建,使旅游產業鏈得到延長。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產業,從單純的景觀游覽發展為沉浸式文化感知體驗,打造集“娛樂+餐飲+演藝+零售”為一體的新消費綜合體,既延長體驗和消費時間,也可以解決旅游產品與服務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三是提升服務品質,樹立服務品牌。隨著文旅消費朝著多元化、品質化方向發展,新一代年輕人愿意為旅游支付的預算大幅提升,對于食宿、服務的標本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唯有不斷完善旅游設施,重點提升景區環境衛生、導游講解、主服務禮儀、餐飲住宿品質等,提升游客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才能走出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現代快報+記者 龍秋利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