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刀槍不入”的鋼鐵木材

發布時間:2023-05-09 11:45:03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近期,云南省馬關縣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株樹齡為2000余年的蜆木。專家推斷,漢朝時期它就屹立在這里。這棵蜆木歷經千年,飽經滄桑,算得上是這片原始森林興衰更替的見證者。通常,蜆木胸徑超過1米就歸為千年古木,而這棵蜆木樹體高大雄偉,枝葉繁茂,胸徑達3.5米,絕對配得上“蜆木之王”的稱號。

年輪獨特,酷似蜆殼上的螺紋

蜆木又名火木,屬于常綠大喬木,株高能達到30米以上,如巨人般聳入云端,威風凜凜,盡顯陽剛之美;樹皮呈現灰色而且平滑,隨著樹齡增加,會變成灰褐色,也會出現片狀剝落;葉片革質,濃密深厚。蜆木成林茂密,郁郁蔥蔥,形成一眼望不到邊的林海,尤其在陽光照耀下,煜煜發光,宛如波光粼粼的湖面,起風時隨風起伏,又似波濤澎湃的海洋。


(資料圖片)

蜆木有著極為優良的力學特性,以硬度高聞名于世,是中國著名硬木之一。蜆木一般樹齡較長,木質纖維細密而堅硬,與能漂浮在水面的普通木材相比,它入水即沉;敲擊木材,還能發出金屬一樣的鏗鏹聲,所以對其砍伐、加工都十分困難,甚至釘釘子都“無從下手”,真是“刀槍不入”的鋼鐵木材。

在古代,蜆木被制作成軸承,使用效果完全不輸鋼鐵。蜆木的堅硬,一方面源于本身生長十分緩慢、紋理致密;另一方面由于它多生于石灰巖山地,為了吸取養分,樹根深深地扎進巖縫中,吸收了許多鈣質礦物聚集在木質中,因而變得格外堅硬。另外,蜆木木材還具有色澤紅潤、紋理美觀、結構均勻、干縮性小、不彎曲、不開裂,并且耐水耐腐、防蟲性好等優良特性,是木制車軸、手工刨床、機械墊木、特種建筑、制船和高級家具的珍貴優質用材,也是做砧板的好材料。

蜆木年輪紋理獨特,木材橫斷面具有高度偏心的年輪,向光一面較寬,背光一面較窄,形狀酷似蜆殼上的螺紋,“蜆木”因此得名。

隨采隨播,無石不長木

作為雌雄異株的蜆木,通常3月開花,6月果熟。但是,由于它每3—4年才開一次花,所以蜆木結實分大小年。在不開花結實的年份,花芽生長至4—5毫米即停止增大,之后逐漸萎縮、變干而脫落。

蜆木屬于熱帶石灰巖特有植物,耐旱性強,而抗澇性弱,土壤排水不良甚至雨季短暫積水,都會導致其死亡。它可以通過種子繁衍后代,但因種子壽命短,所以蜆木的種子適合隨采隨播,10天內發芽率高達95%,而貯藏20—30天后發芽率會降至60%—80%,如果貯藏超過2個月則完全不發芽。

蜆木是雨林上層構成的優勢樹種,分布在廣西和云南部分海拔700—900米熱帶石灰巖山地季節性熱帶雨林。其生長于峰叢石地帶,根系盤旋于巖面石縫,以適應水肥分散的石隙生境,“無石不長木”說的就是該樹種對生存環境的獨特要求。

亟待保護,近30年來數量呈下降趨勢

此次發現蜆木王的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著以蜆木為主體的森林群落,范圍約13000畝,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蜆木林,被稱為“喀斯特地貌的精華”。

蜆木具有較高的經濟、科研價值,但其保護現狀不容樂觀,亂砍濫伐現象屢禁不止,導致蜆木居群更新難度大、更新速度慢。國內蜆木種群數量近30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出現漸危狀況,因此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另外,其他經濟作物如橡膠林的大量開發,也在逐步侵占蜆木日益縮小的分布區域。所以,蜆木保護亟須被進一步重視。

目前,我國已在廣西龍州、寧明、隆安等地建立自然保護區,但其他地方的蜆木林也要加強保護,嚴格控制采伐數量并促進更新,以實現對蜆木的合理開發利用。

(作者系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標簽:

上一篇:即時看!酷似藝術品的銀扇草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