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我國公民抑郁風險檢出率10.6%,焦慮風險檢出率15.8%。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面臨著事業挫折、人際矛盾、感情紛擾等困境,難免產生抑郁、焦慮、強迫等心理行為。對于并沒有達到嚴重心理疾病程度的“小創傷”,絕大多數人更希望掌握一種自助療愈方法。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我療愈,可以嘗試利用自我內在的生命潛力與新陳代謝能力,修復心理創傷,曼陀羅繪畫便是其中一種探索。
曼陀羅繪畫,是用不同顏色涂抹在不同的線框中的一種繪畫形式。它是經過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榮格的現代心理學挖掘而創立了的一種繪畫療愈方式。為便于體驗,目前比較流行一種結構式的繪畫方式,是在已設計好的圓形圖案中涂色創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曼陀羅色彩絢麗,由藍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構成,過去用來將其畫在壇城、沙曼陀羅、唐卡等器物上,以助心靈開悟。20世紀初期,榮格每天記錄自己的夢境、意象,并描繪成多種對稱的圖形,持續10多年最終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危機。
在曼陀羅繪畫中,繪畫者使用的色彩越多表明內心越豐富,性格越開朗。如果色彩超過7種就說明性格有些浮躁,喜歡表現,不會太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在曼陀羅繪畫中,繪畫者使用的色彩較單一,則說明內向,比較專注。從繪畫者使用顏色冷暖來看,冷色調象征內向、退縮、冷靜,暖色象征外向、熱情。從繪畫者選色主次來看,主色反映一個人當下最主要的情緒體驗和基本的生命力狀態。
曼陀羅的設計源于榮格對曼陀羅療愈的研究,如今以曼陀羅的意象、功能理論為基礎,設計出結構式曼陀羅、非結構式曼陀羅。結構式曼陀羅,是在給定模板的曼陀羅圖形中進行涂色。這種有模板的曼陀羅,具有對稱性和重復性的結構特點。繪畫過程只要求繪畫者對曼陀羅圖案一邊涂色一邊冥想。非結構式曼陀羅,要求繪畫者根據自己的愛好或腦海中出現的任意圖案,在規定尺寸的圖形內作畫。榮格當年創作的就是這種曼陀羅圖案。
曼陀羅繪畫被引入中國后,可以看到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天然契合。從符號資源上看,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窗花、剪紙、壁畫等,都可以作為曼陀羅的繪畫元素,剛好符合中國人的心理療愈之道。
許多人整天忙碌,終日焦慮不已,是因為分離的“自性”未能實現整合。曼陀羅繪畫通過意象的方式展示出繪畫者無意識的沖突,整合內心矛盾,與本來的自我相遇,獲得內在的和諧與穩定。
人們在曼陀羅繪畫過程中,可能出現并表達憤怒、焦慮、怨恨等情緒,如果這些情緒被意識到,在曼陀羅圖案里就能表達出化危為安,增強內心的秩序感。
一位31歲白領女性在曼陀羅繪畫中被家人打斷,花了10多分鐘時間調整心緒后堅持完成。然而在后續繪畫中,她頓悟到這正是生活的現實——有些事情不受自己控制,但可以控制自己。這種不經意得到的智慧啟示,會經常在曼陀羅繪畫過程中涌現,這便是一種無形的自我療愈的過程。尤其在曼陀羅繪畫時,與冥想、音樂結合,減緩了脈搏和呼吸速度,降低了血壓,更有利于由生理上的變化而啟動潛意識表達,引導繪畫者透析深度困擾自己的“癥結”,對癥解題,得到自我緩解。
實踐證明,曼陀羅繪畫在培養積極品質、提高個人自我覺察、緩解焦慮抑郁、提升個人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獨特效果。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團體在一起涂畫曼陀羅時有助于提高成員間的親密感和認同感。
曼陀羅繪畫這一植根于深厚的東方文化土壤的療愈方法,經受了現代分析心理學的引入與詮釋,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其自我療愈功能值得我們不斷挖掘拓展。
(作者系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心理科普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