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重點提及攻關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綠氫制儲運用技術,推動儲能、氫能規模化應用。今年,我國氫能行業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資料圖】
人類需要的氫能來自哪里?主要是水。當人類一次又一次遭遇能源危機,那一望無際的水鄉澤國讓人們看到了不滅的希望。俗話說:水火不相容。然而,事實上水火是可以相容的,用來滅火的水中蘊含了無窮無盡的“火”——能源。人類如果能用上點水成“火”的“魔法”,就能從水中取“火”,為人類獲取源源不絕的能源。
專家們普遍認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能源有兩種:一種是氫能,另一種是受控核聚變能。這兩種能源都與水和氫息息相關,前者直接利用氫,后者則利用兩種比較特殊的氫——氘、氚,而這些氫主要來自水。
氫有三兄弟,即氕、氘、氚。氕就是最常見的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氫;氘比氕重一點,因此又叫重氫;而氚又比氘重一點,所以又叫超重氫。氘、氚都與氧結合,分別形成重水、超重水。
我們常見的水,就是由氫(氕)和氧組成的,把水拆開后就能得到氫和氧,因為它們通常都是以氣體的方式存在,所以稱為氫氣和氧氣。氫能點火燃燒,并且燃燒熱值高,放出的平均熱量是汽油3倍或焦炭4.5倍。氫的燃燒不產生任何有溫室效應的化學物質,也不會引起酸雨和煙霧。氫是宇宙中分布最廣的物質,占據宇宙質量75%,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源”。因為氫主要由水制取,而水是地球上最為豐富的資源,所以海洋、湖泊、江河就是我們的“氫礦”。因此,氫正是科學家們尋找到的高熱值而又清潔無污染的理想能源。
那么,人們可用哪些“魔法”把水分開得到大量而廉價的氫氣呢?這一想法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實現。
傳統的化石燃料制氫占全球約95%,它主要以蒸汽轉化和變壓吸附相結合的方法制取高純度的氫。而這一方法生產成本太高或比較高,且氫燃料通常是從礦物燃料中提煉而成,生產過程會產生和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并不環保。所以,人們將通過這一方法制取的氫氣稱為“灰氫”。
以電解水制氫的比率不足5%,且成本也比較高,以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比例更小,但沒有碳排放,因此被稱為“綠氫”。
電解水制氫是一種比較方便的制氫方法,只需要在充滿電解液的電解槽中通入直流電,水分子在電極上就會發生電化學反應,從而分解成氫氣與氧氣。但這一方法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氫能儲存也面臨著高成本以及危險性。為此,有人設想將來可以建造人工海島,在島上建立為電解水制氫的專用核電站,既安全又經濟。
最近三四十年來,人們開始發展太陽能制氫,生產的氫能可以為車輛、船只和火車中的燃料電池系統供電,還能輸送到電網中,或者用于制造化學品和鋼鐵。不過目前這種清潔能源愿景主要還停留在實驗室。這類研究主要集中在熱化學法制氫、光電化學分解法制氫、光催化法制氫、人工光合作用制氫、生物制氫等幾種技術上,因成本更高很難廣泛應用。不過,現在綠氫產業化發展進程加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經過多年的工業積累,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2021年我國氫氣產量約3300萬噸,預計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更需要綠氫助力。
(作者系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