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我爸退群了”事件引發關注。事件中的父親由于在家族微信群里分享日常生活,得不到家人們的回應,義無反顧地退出了群聊。這一情景引發網友共鳴,似乎每個家庭都有微信群,都有這樣一些愛分享的長輩們,都遇到過類似在回應與不回應之間徘徊的情感糾結。與此同時,事件中的父親引發了媒體關于“精神養老”等問題的討論。
老年群體的數字素養提升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數字生活已成為當代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通常認為,老年人是需要彌合數字鴻溝的重點人群。疫情防控期間,掃二維碼等數字操作給老年人帶來的不便,更是加劇了數字應用“適老化”改造的緊迫性。因此,讓老年人在數字社會中感受到便捷,產生更大程度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的動力之源,也是科技為人類帶來福祉的重要體現。
這位父親會使用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能用手機拍攝自己的生活點滴,并在微信群中分享,感到不悅時還能進行退群操作。從公民數字素養能力維度上說,他基本掌握了交流溝通、信息獲取和制作等方面的數字技能,對數字社會具有較強的適應力。像這位父親一樣的“準”銀發族,學習掌握了相關數字技能,當他們真正進入老年人行列,數字鴻溝問題將不再顯著。另一方面,已有社區、社會組織等機構通過開展彌合數字鴻溝的教育學習培訓,幫助老年人脫離“數字文盲”,成為“數字達人”。
不容忽視的是,數字社會的虛擬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絡空間同樣承載著濃郁的情感寄托。作家葉永烈在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中,描述了小虎子通過小盒子大小的電視電話機與爺爺進行通話的情節??苹眯≌f中的溫馨場景,在當下已經成為現實。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大,老年群體情感寄托的需求越來越突出,數字空間也將承載這種情感表達。家族微信群就是這樣一個空間,每天早上收到的一聲問候,飽含長輩們的深深祝愿,也飽含被關注、被點贊的小期待。在互動交流中,提倡家人們之間相互理解和共情,讓網絡空間充滿關愛,回應與否不應成為一種精神負擔。
當然,從信息評價的角度來說,一些老年人分享的部分信息的確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甚至有網友認為微信群成了謠言的重災區。晚輩與長輩就信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如果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當,不僅達不到去偽存真的目的,還會被長輩認為不懂禮貌、影響情感。這種情況需要線上線下協同發力進行解決。線上的不實信息,能夠及時被網絡智能系統準確識別并進行屏蔽,同時推送科學權威的同主題信息;通過線下的社區科普活動集中對老年人的認知思維誤區進行有效地更正,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字信息評價和應用能力。
數字社會已來,讓我們共建一個充滿溫情的美好空間,也讓老年人能被溫柔以待。
(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