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相比成績,學習模式更是分水嶺

發布時間:2023-07-01 07:50:46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目前,高考錄取工作正在陸續進行中。長久以來,大家都有個困惑:進入同一所大學的同學分數都差不多,為什么在接下來的學習、進一步深造乃至求職中會產生巨大的差異,有什么能力是高考分數所反映不出來的嗎?

兩種學習模式造成分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樣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后,有的游刃有余、方向明確,有的迷茫失落、不知何去何從。《金榜題名之后——大學生出路分化之謎》指出,這兩種學生其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一類是目標掌控模式、一類是直覺依賴模式。

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往往在大二的暑假就開始分化。目標越明確的學生會越早著手準備,他們會提前了解大學的學習內容、就業市場的規則后,有意識樹立目標,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讓大學的經歷和成果可以轉化為下一步目標的資本。

而直覺依賴模型的學生,靠舊的習慣和直覺來安排大學生活,甚至因為學習場所的劇烈轉變,引發文化震蕩,搞不清自己是誰、要成為誰。例如同樣是去求職,目標掌控性的人會掌握信息、參加實習,但是直覺依賴型的學生出于習慣還是只顧學習、沒有要為求職提前準備的意識。

家長要提前做好三步“布局”

大學學習模式的差別是有規律可循的,早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埋下了種子。作為家長,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基礎教育階段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對他們進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培養、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不是局限于考出好的分數、除了學習不用做別的事情。越多接觸真實的世界、越多去體驗生活,才越能適應陌生的大學環境。

第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批判性精神和全面發展相結合的能力,這些比背誦能力要重要得多。在發達地區,學生在學校里面就能獲得很多資源,有多種發展課程供選修,還有現代化的創新實驗室發展興趣愛好。

如果沒有這么優渥的外在條件,也依然可以為孩子創造機會,比如積極向有條件的人去求助、積極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孩子充分利用圖書館、博物館、公益展覽、網絡免費講座等資源,培養廣泛的興趣。

第三,改變傳統認知,目光放長遠,對孩子的成績不要太過焦慮。家長要認識到考試成績好只是優秀的基本條件,豐富的愛好、自主的能力、有趣的個性、合作的精神、靈活的思維才是未來職業生涯的加分項。學習過程中,父母不必插手太多具體的事情,不要過分催促學生的學習,只在緊要的關頭為孩子提供信息和資源,不要強調成績而是要強調人生目標。鼓勵孩子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時父母也要盡可能為他們保駕護航。

學習模式可以轉化

一個人未來能走多遠,確實受到家庭所處的階層的思維習慣、視野和見識的影響。但是我們不應該把一切的問題都歸咎于家庭,因為學習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習本身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通過校園學習、自我探索,也能夠完成從直覺依賴到目標掌控的模式轉化。

十幾歲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建立正面的積極的思維方式、找到價值感,就能走得更加長遠。假如讀了自己沒什么興趣的專業,也不要自怨自艾,要看到其中有利的部分,重視成績又不盲目盯著成績,才能夠更好地規劃人生。優秀并不只有一個維度,人生也不是只有一條道路。遇到挫折時,不要專注于自己的缺失,要看到其他方面發展的可能性,因為在陌生和不確定里依然隱藏著機會。有時候,自由地探索、散漫地發展,也可能會讓內在的價值顯現出來。

每個人都要勇敢撕掉自己身上的標簽,拋棄自我厭棄和自卑,認識到自己的經歷會賦予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優勢。終其一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改變自己的信念,不斷優化自己的學習模式。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標簽:

上一篇:焦點關注:智能紡織物能全面檢測肌肉運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