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春茶與茶道

發布時間:2022-03-12 12:08:0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視覺中國供圖

我國是產茶大國,喜歡喝茶的人特別多,特別是春天,太陽暖暖的,邀上三五朋友找一茶園,品茗聊天,隨意閑散,最是愜意。

茶葉中,尤以春茶為好。茶樹經過冬天的休養,營養豐富,病蟲最少,所以自古春茶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宋代詩人李復《玉泉寺》云:“春茶自造始開嘗,色味甘新氣芳馥。”而明代詩人廖孔說《懷匡廬二首》詠道:“春茶雨后猿狙摘,晚食風前鳥雀過。”對春茶的描述都是繪聲繪色。

喝茶各地有異,比如西南地區喝茶向來以無拘無束著稱,用碗泡,用杯喝,全憑隨意。而江南一帶喜歡喝工夫茶,喝茶也平添了更多情趣。那一日去朋友家,見識了一番正宗的茶道,茶葉的整個沖泡過程儼如藝術。那些精美的茶具在她魔術般十指輕柔的表演中,逐步完成拭杯、潤壺、沖泡、點茶的各道工序, 一招一式優雅地道。

先取湯圓大小的陶杯,把沖好的茶點入杯中,大家一邊品嘗,一邊聽她娓娓道來。原來,中國茶道分四大流派:貴族茶道在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茶道在乎“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在乎“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茶道在乎“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而品茶,通常最好自備一個紫砂壺,在平時的喝茶中慢慢學會“養壺”。一把新壺從第一泡茶就與人結緣,從此以后,就得細心呵護它。紫砂壺通身都有氣孔,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和吸水性,讓其吮吸壺內的茶液,時間久了,能使壺色光澤古潤,養出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的效果。

至于如何養壺也有學問:第一用白水煮一小時,讓壺身的氣孔釋放所含的土味及雜質;第二,用老豆腐再煮一小時,褪掉高溫煅燒時帶來的火氣;第三,用茶葉再煮一個小時。以后才是日常“養壺”。“養”又分外養和內養。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內養則是“一壺不事二茶”。紫砂壺有特殊的氣孔結構,善于吸收茶湯,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茶的原汁原味,否則,相互混雜,既無個性可言,茶品也不高雅。

看看,簡簡單單地喝茶,不單是一種健康,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品位,單是“養壺”的過程,就道出了一種做人的境界和修養。

還是回歸春茶的主題吧,用杯沖用碗泡抑或貌似煩瑣的工夫茶,其實喝的都是一種心情。“絲絲縷縷拂面來,朵朵簇簇迎眼開;春風化雨明前茶,都是我輩山上摘。”春茶在溫暖我們腸胃之余,自會豐富我們的精神境界。

(作者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標簽: 視覺中國 高溫煅燒 絲絲縷縷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