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難忘的騰沖皮影戲

發布時間:2022-03-29 14:56:0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看到了騰沖皮影戲。

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飯店用餐,進去后發現院子里有一塊白色幕布,寫有劉家皮影戲,具體戲班名字我沒有記住。

我立馬來了興致,因為我知道皮影戲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劇種之一,已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我們江南的昆劇,內涵豐韻,且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我們在樓上的包間就餐,我擔心錯過觀看,特地問了服務員,說7點開始,我叮囑服務員到時別忘了提醒一下。吃到一半,服務員來通知:“皮影戲開始了。”

我放下飯碗,下樓。《龜與鶴》正在上演,水塘邊,一只亭亭玉立的仙鶴優雅地舞著,踱著,鳴著,觀看著,覓食著;另有一只烏龜,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頭頸,享受著寧靜,享受著美景。仙鶴發現了烏龜,飛過去停在了龜身上,用長長的喙啄烏龜的頭,烏龜反應極快地把頭縮了進去,四肢也縮了進去,任你仙鶴如何喙,如何氣惱,如何焦急,我自巋然不動,讓仙鶴奈何不得,以致本應是勝利者的仙鶴反叫了又叫……我看了一會不過癮,索性走到后臺,去瞧個究竟。

我發現共有三男一女在操縱表演,那位女藝人跪在地上,牽動著手中的皮影展現劇情。那皮影用驢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動物,再用細繩子拴著,連接著小竹竿,女藝人用靈活的指法來指揮皮影一甩手,一投足,舞槍弄棍,騎馬沖殺,無所不能,活靈活現。4位藝人中唯一的老者負責音響,配合劇情發出各種聲音。

我注意到他們的動作極為嫻熟,相互間配合默契??上∏楹唵瘟它c。

導游見我對皮影戲有興趣,趁機介紹說:騰沖皮影戲很有名的,明朝洪武年間從湖廣、四川一帶傳入,是屯軍邊疆的移民帶到騰沖的,差不多有600年歷史了。騰沖當地人稱其為“燈影子”“皮人戲”,近代又叫它“土電影”。

據說騰沖皮影戲有三四百出本子,有的還是連臺本戲,相當于現在的電視連續劇。在古代,這種活躍于邊陲,活躍于山區的皮影戲班子,不僅給缺少文娛生活的山民鄉民帶來歡樂,帶來笑聲,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意義上傳播了中華文化,傳播了儒家的價值觀,傳播了普遍認可的倫理道德,以及某些宗教思想。比如忠君報國、孝仁禮義以及慈善博愛等等。騰沖機場建好開通航線之前,由于交通閉塞,外地人去很不方便,所以文化交流有限,這種小型的、輕便的,幾個人就能演的皮影戲就自然而然成了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流傳久遠的藝術形式。

平心而論,在沒有電視機之前,皮影戲確乎是一種美妙而勾魂的藝術手段。它的唱腔也極有韻味,或粗獷而蒼涼,或優雅而明快。據說騰沖皮影戲光唱腔就有男腔、女腔、走馬腔、堿云腔、悲板等??梢阅7氯诵R嘶,劍擊刀碰,甚至千軍萬馬,風暴雷雨,以致讓很多觀眾如醉如癡,成為皮影戲戲迷。

在電視早已普及的今天,在5G手機流行的明天,皮影戲的命運可能與昆劇等古老的劇種一樣,不僅僅是淡出民眾的生活,還會逐步走向博物館。文化人再喊遺憾,也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我不知騰沖的皮影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能傳承多少年,只能期盼它生命力更長些更長些。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標簽: 因為我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