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作文又是今年高考最熱的話題。
6月7日,高考語文考試一結束,人們在熱議《紅樓夢》、圍棋等作文素材該如何破題之時,一篇由“數字人考生”完成的高分作文《苦練本手,方能妙手隨成》迅速刷屏,也刷新了人們對AI的認知。
讓人驚艷的寫作功力
對于卷題為《本手、妙手、俗手》作文,百度的數字人“度曉曉”破題精準老成,并以“想要妙手隨成,要在毅力上下功夫,要在專心上做文章,更應該不斷追問前方的旅途,追問遠方。一磚一瓦,扎根;一橫一縱,隨成。扎實立住根基,妙手隨成。”收題,八百余字的文章寫得行云流水,閱讀者也感暢快淋漓。
對于這篇AI創作的作文,曾擔任北京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的申怡很是欣賞。“度曉曉作文緊扣主題、立意明確,結構完整、語言流暢,而且還善于引經據典、使用修辭手法,可以給到48分左右的成績。”
在分析丟分點時,申怡說度曉曉在作文里犯了一個使用網絡熱詞的小錯誤。“作文使用了‘YYDS’(永遠的神)這樣的網絡流行語,人類考生基本上不會犯這樣的錯。”
其實,AI和人一樣并不完美。百度集團副總裁肖陽解釋,作文里出網絡詞,可能是因為度曉曉學習了一些熱門網絡數據。“不過從前后文看,度曉曉也領會了‘YYDS’的‘精髓’,用得很貼切,但的確是不合文字規范。”
“AI被玩壞了”“有點可愛”“做了我想做不敢做的”……很多網友反倒認為這是AI的可愛之處。
確實,AI在這篇命題作文上的表現以用“瑕不掩瑜”來形容。40秒,不少考生可能才剛剛擬定作文標題,度曉曉則是從根據作文題創作出的40多篇文章中隨機選取的一篇;48分,離滿分60分尚有距離,但這一分數已經秒殺歷年75%考生的作文成績。
還無法替代個體思考
高考作文這類長文本寫作,不僅要求邏輯連貫、主題清晰,還需具備較高的可讀性、創造性,對AI的挑戰之大不言而喻。通讀度曉曉的這篇高考命題作文,感覺將其混雜在考生寫的高考作文中,恐怕也很難準確將其挑出來。
此次作文創作,度曉曉很出彩。肖陽透露,得益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加持,度曉曉就像是一個見多識廣的“尖子生”,理解能力和創作能力更強。“在大模型的支持下,AI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夠實現創意作品的自動生成。未來,基于大模型的AI內容創作將會開放賦能到更多的內容生產領域。”
不少人便有了擔心:AI會不會取代文字工作者?
“這種擔憂大可不必!AI寫高考作文有局限性,在議論文和說明文這類可以借助現有材料進行演繹的題材上,AI可以勝任,但對于沒有材料要代入情感的記敘文等,AI就能力有限了。”文淵智庫研究員王超告訴科普時報記者,AI在一些簡單邏輯上的內容已經沒有問題,但是想進行深度思考,尤其人類復雜情感表達上,很難突破。
自AI誕生以來,人們就一直有著“被AI替代”的期待和擔憂。但在內容創作方面,顯然是期待大過擔憂。正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吳漢東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未來人類社會將會有60%的職業、3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很多專家認為,這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們應該積極擁抱這種“取代”,而不是逃避。
其實,一些格式化文章如果AI能夠高效、精準地完成,未嘗不是好事,人們被解放的雙手完全可以去創作更加有價值的東西。
“能夠被AI替代的文字工作,大都具有重復性、有相對的標準答案、流程相對固定、有具體的規則。但是,AI永遠無法代替個體思考。”王超說,人工智能的目的,說到底還是理解人類并為人類所用,絕非全然取代人類。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