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微動態丨在網絡世界交友,要繃緊“安全”這根弦

發布時間:2022-08-05 15:41:59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視覺中國供圖

大耳叔叔您好!

放暑假了,我跟爸媽說想坐動車去見我在網上認識的朋友小強,結果他們堅決反對不說,甚至為了防止我偷偷去見他,還把我的身份證收走了!我都16歲了,他們還這么掌控我,讓我覺得很難過。我和小強是在網上偶然認識的,聊了3個月,感覺很投緣。小強是高一學生,有美術特長,但他十分可憐,父母離婚后,他跟爸爸生活,爸爸又長期在外地出差,生病了也只有一個人扛。他每每說起這些,都讓我很心疼。他讓我過去住幾天,陪我去看當地的美景,品嘗風味小吃,暢談人生。媽媽說萬一對方是壞人怎么辦?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總是把人往壞處想?人與人交往不是需要信任嗎?再說他的視頻我也看過了,我相信我的判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肖萍 (化名)

=======================================================

肖萍同學:

你好!

感謝你的信任,老師很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你的想法不被理解,行為受阻,心里多少都會有些不舒服。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有社交的需要,這也是今后實現社會化的一個鋪墊過程,因此你有獨自去見網友的渴望和想法也是很正常的。16歲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年齡,渴望獨立,渴望被尊重,希望具有與成人平等對話的權力,是自我意識萌發的階段。

但是,老師認為,去異地見網友確實不可太沖動。我們需要先冷靜下來,在心里做一個探索清單,讓自己的情緒軟著陸。想想你對網友的哪些身份相關信息進行了核實?網友給你的感覺怎樣?你想去見他,除了想要看看異地美景、品嘗美食、和對方促膝傾談外,還有其他的打算嗎?你是否想過,如果萬一對方提過分的要求,你該怎么處理?

你們通過虛擬的網絡認識,有些信息只是對方單方面表述的,他透露的這些信息到底是否真實?從來信看,你是位涉世不深、心地善良的女孩,愿意從美好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但從安全角度考慮,你需要在認真思考上述問題的基礎上,給這次網友奔現的安全性打個分。

人與人交往是需要信任的,你說得沒錯,但信任是建立在熟識的基礎上,在與朋友維系關系中更體現信任的價值,而這位網友在你的現實空間中還只能算一個陌生人。

從來信中老師看出,似乎對方這種可憐的身世喚起了你作為女性特有的善良、憐憫和同情心,不知不覺中,你自己扮演了一個“圣母”的角色,想盡自己一切努力去拯救對方。或許因為你自己生活在一個溫暖又有安全感的家庭,在遇到一些事情或情感體驗時,首先從潛意識里蹦出的想法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以我的能力能幫助對方做些什么。想以自己的能力改變什么,這種心理往往會降低自己的防范意識。

而你的父母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以多年的社會經驗和閱歷,對事件的安全性做出判斷。他們所得到的信息是自己16歲的女兒要去異地見男網友,第一反應首先是反對,這是合乎情理的反應。往往他們對你愛得越深,對你的安全就越是擔憂。

老師不反對中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但要注意交往的安全性,尤其是在跟異性交往時,初次見面不建議單獨行動,可以讓同伴陪同。交往過程中要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要讓父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去向。

在跟任何人交往時,都要明白交往的目的,了解交往對學習是否有影響,與異性交往時還尤其要注意避免陷入情感的漩渦,這樣的交往才是健康而積極的。

大耳叔叔

=======================================================

案例反思

網絡虛擬世界給中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交往空間,或許他們剛開始可能還能意識到這是虛擬世界的交往,但慢慢就會忘記了這一點。而且由于涉世不深,又渴望交往的獨立性,他們總以為別人也會像自己一樣真誠。中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與向往,在虛擬和現實之間穿梭,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對未知的事件缺少一定的預設性,有可能最終導致他們在網絡世界中迷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心理高級教師、國家衛健委心理治療師)

標簽: 虛擬世界 網絡世界 的基礎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