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萬物皆媒,無遠弗屆的連接網絡令我們的信息大規模地暴露在賽博空間,而如何能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則成為科學家們孜孜不倦探究的話題。
7月2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徐飛虎等科學家們組成的科研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DI-QKD)的原理性演示。該論文同時被美國物理學會(APS)下屬網站Physics以”Hiding Secrets Using Quantum Entanglement”為題報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相比于傳統通信協議,量子密鑰分發(QKD)能夠使得兩個遠距離的用戶之間共享信息理論安全性的密鑰,結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以確保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
而量子密鑰也存在著某些問題,如需要有受信任的設備才可實施相應方案,否則易造成現實條件下的潛在安全隱患。
而潘建偉等教授則在不依賴設備的情況下成功地實現了安全成碼方案。研究人員從理論和實驗兩手切入:在理論方面,他們通過在實驗測量結果中隨機添加噪聲,并將其中包含少量關聯信息但擁有較大錯誤的結果剔除掉,從而有效提升系統對于損耗的容忍度,使得現有技術水平下DI-QKD的實現成為可能;實驗方面,他們利用自發參量下轉換的原理,通過優化空間光路的參數搭建了高效率的光學糾纏源,并結合高效率的單光子探測器,使系統效率達到87.5%,超過了以往所有報道的相關光學實驗。
該研究的價值在于揭示了量子力學基礎檢驗和量子信息處理之間內在的深刻聯系,發展安全的密鑰分發、構建未來的量子網絡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來自: 前瞻網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