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
【資料圖】
您好!
高一那年,因為都有喜歡文物的共同愛好,我和溫柔善良又聰明的同桌成為了閨蜜。高二開始,我們相約從走讀生轉為住校生。但自從住進同一個寢室密切接觸后,我發現她經常喜怒無常,有時候甚至還會無理取鬧,上一秒鐘她還溫柔和藹、心情甚好,下一秒可能就會惱羞成怒、情緒爆發,搞得同寢室的同學都想回避她。我想這也許跟她過早失去父愛有關,作為她的閨蜜,我給予了她足夠的包容和關心,希望能讓她感受到一種安全感。
進入高三后,我發現她情緒還是非常不穩定,偶爾還會有沖動行為。她要求我幫她做這做那,我如果不幫她,她就會大發脾氣,并揚言要和我絕交。但她冷靜下來后就會感覺很后悔,很自責。她如果一次兩次這樣鬧情緒我還能接受,但現在經常這樣,我的確有點吃不消了。大耳叔叔,請問我該怎么辦?
紅霞(化名)
紅霞:
你好!
感謝你信任,愿意把自己遇到的煩惱及時和我傾訴。從來信中,老師感受到你是一位善良懂事的姑娘,一直陪伴和接納自己的閨蜜。老師要給你大大地點贊!
我想知道,你給老師寫信是想幫助了解閨蜜的心理問題還是重新審視你們的友誼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無論是哪種目的,我們都需要先了解一下閨蜜的心理狀況。老師最近也遇到了一個跟你閨蜜很相似的案例,這位同學最后被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邊緣型人格”的顯著特征就是不穩定情緒和沖動行為,人際關系緊張,對孤獨感到恐慌,有嚴重的依賴性,在成年早期最為明顯,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邊緣型人格”的人,他們的行為難以被人理解,內心處于虛無狀態,時常感到絕望、孤獨,很難與人長期保持穩定的人際關系。他們不可控的情緒和自我意象,讓身邊的人感到心力憔悴。
“邊緣型人格”的人,其情緒轉換非常快,很像“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常常快到讓人措手不及,有時候你甚至都沒明白過來到底哪里做的不對惹惱了他們;而且他們評價別人的方式也屬于非黑即白的二元式評價,要么是特別好的人,他們自我意象為自己的好朋友,要么是非常壞的人,被他們全盤否定或黑化,這些都是他們不穩定情緒的特征。由于這種評價方式和情緒變化嚴重影響人際交往,他們很難和他人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系,就算是對自己的親人,他們也很難做到親密無間。你能和閨蜜保持這樣一份友誼,老師真的要表揚你的包容。
你信中說閨蜜缺少安全感,你觀察得很仔細,的確,“邊緣型人格”的人非常缺少安全感。他們的行為舉止看似很高冷無情,但這并非他們真實的意愿,相反,他們特別渴望親密關系,甚而往往忽略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在與人交往中,他們自己往往成為對彼此關系進行主宰的主角,要么完全融合,要么徹底孤立,她希望在別人的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有時候你會發現,閨蜜對友情的渴望,經常會用沖動的行為來控制跟自己有親密關系的人,從而體現她的自我價值和別人對她的認同。
不過你也不要過于焦慮,“邊緣型人格”的人的癥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緩解。如果你想給閨蜜一些幫助,生活中可采用心智化療法,即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穩定的自我意識。你可以鼓勵她多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在人際交往中維持良好心智化狀態和自我覺察能力,學會去感受別人的動機和情緒需求。另外,移情焦點也是一個好辦法,可以幫助她聚焦正向身份認同,了解真正的自己。你可以經常肯定她的優點,比如她喜歡文物,你可以用崇拜的姿態與她交流,增加她正向積極的信息流入。
最后,審視你們的友誼,也是自我價值的需求。在老師的眼里,你也是一個孩子,也是需要照顧、需要鼓勵的,如果一味長期付出,也會出現精神內耗。幫助別人的前提,是先讓自己發光發熱,用自己的余光余熱去照亮和溫暖別人。
大耳叔叔
案例反思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一般會表現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目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因尚不明確,研究者認為,多數是與先天基因和后天環境以及不良的生活經歷有關。后天不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曾經遭受到的情感忽視、軀體虐待、精神虐待等都可導致這種人格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其自我認同和心智發展也會得到改善,如果本人愿意也可考慮就醫,同時配合心理治療的話,效果會更加明顯。一般來說,患這類人格障礙的人中,女性多于男性。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心理高級教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心理治療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