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
(視覺中國供圖)
(資料圖)
生娃難,養娃更難,養個不哭不鬧、聰明乖巧、人見人愛的娃更是難上加難。
大多數新手父母都經歷過孩子不停啼哭的虐心折磨,然而也有一些“天使寶寶”讓新手父母省心不少。為什么有的嬰幼兒常常啼哭,有的卻比較安靜?
啼哭原因分為兩類
啼哭是嬰幼兒對來自體內或體外的不良刺激引起不適的一種反應和表現。原因分為兩類:與疾病有關或無關。
任何疾病凡能引起嬰幼兒不適或疼痛都可導致啼哭,嬰幼兒啼哭最為常見的原因有腹痛、口腔痛、頭痛等。引起這些疼痛的常見疾病有急腹癥、顱內疾患以及中耳炎、外傷等。其中,腹痛常見于嬰兒陣發性腹痛、腸道寄生蟲病、胃腸道感染及功能障礙、腸套疊、嵌閉疝、各種機械性腸梗阻、腹內臟器穿孔及腹膜炎、泌尿系疾病等。
除了疾病,任何環境的不適也都可以引起嬰幼兒啼哭。主要原因包括嬰幼兒情緒變化、饑餓、口渴、睡眠不足、鼻塞、飲食改變如斷奶、喂乳不當致吞咽氣體過多、過熱、過冷、癢、痛、尿布潮濕、衣服過緊、被褥過重、蚊蟲叮咬等。
啼哭聲反映不同需求
不同的哭聲表達嬰幼兒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身體狀態和不同的心理訴求。由于嬰幼兒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啼哭就是他們表達需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從嬰幼兒的啼哭聲可以得知他們的不同需求。
哭聲煩躁,常見于嬰幼兒新陳代謝不平衡;哭聲驟急而尖銳,常因嬰幼兒突然受到驚嚇或被疼痛等強烈刺激引起;哭聲尖細,或哭而無淚,或哭而無聲,常見于嬰幼兒急重險癥;哭聲粗而低沉,常見于聲帶損傷或甲狀腺功能不足。
如果嬰幼兒在啼哭時還伴有腹脹或吐瀉,則多因飲食不當;牙關緊閉,吸奶困難,饑餓時啼哭但哭不成聲,則常見于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期嘔吐、啼哭,尿帶鼠尿味,常見于苯丙酮尿癥;乘快速或震動的交通工具時啼哭,伴有惡心、嘔吐,常見于暈動病。
此外,嬰幼兒如啼哭綿長無力,得乳即止,則多因饑餓;飲食正常,活動如常,一般情況良好,啼哭多較短暫,去除外來刺激或以玩具分散注意力時,啼哭即止,常見于與疾病無關的情況。
及時判斷啼哭原因
嬰幼兒不會訴說病情,加上身體稚嫩,常常發病急、進展快,一旦誤診,容易發生危險。因此,嬰幼兒啼哭不能一哄了之,首先應排除與疾病有關的因素,聽懂嬰幼兒啼哭時想表達的意思。
嬰幼兒啼哭時,要密切觀察伴隨癥狀和體征,注意發病年齡、起病急緩、發生啼哭的時間和周圍環境,哭聲高低強弱、節律,哭聲是否持續或反復,啼哭停止后的表現;要注意嬰幼兒啼哭時的神態、體位,體表及各體表孔道有無損傷、異物和炎癥現象,囟門有無膨隆,心肺有無異常,細心檢查腹部體征,有無嵌頓疝及包塊,細心檢查神經系統體征,以及衣服被褥是否有異物刺傷皮膚等。總之,應從頭到腳對嬰幼兒進行全身細心查找檢查,如仍不能及時止哭,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此外,還要注意心理護理。有條件的父母盡可能在嬰幼兒啼哭時陪伴在身旁,給予嬰幼兒撫摸接觸,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摟抱、親吻嬰幼兒,消除嬰幼兒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
日常生活中,嬰幼兒房間的布置要力求符合其心理特點。不能過于單調和呆板,床、家具等設施的設計要盡可能兒童化,這樣可緩解嬰幼兒的不安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的心理過程和某些性格特征是在后天生活和教育環境影響下形成的。父母要對嬰幼兒施以合理的心理陶冶和教育,不能無原則遷就、溺愛,使之任性胡為,更不能對其漠不關心、棄之不管或管束過嚴,使其產生畏懼、恐懼或退縮自卑的心理。
此外,嬰幼兒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發展特別迅速,同時也比較脆弱,要特別注意嬰幼兒的營養和保健,防止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和腦外傷,以免因此產生大腦損傷而繼發精神發育不全。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